山西人爱吃醋的习俗

刘云涛 https://m.39.net/disease/a_5387123.html

山西人爱吃醋的风习,早已闻名天下。外地人称山西人为“老西儿”。其实,“老西儿”的“西”字本来应是醋的古称“醯”字,二字同音同声。“老西儿”的涵义,一是指生活在山(太行山)之西的人,二是指食醋成习之人。

老陈醋

长期以来,流传着许多关于山西人爱吃醋的民谚。“山西人爱吃醋,家家有个醋葫芦”,“老西生性怪,无醋不吃菜”,这些习惯在外人眼里很是稀罕:对大多数山西人来讲,“有醋可吃糠,无醋肉不香”、“一里香油十里醋”,所以,“宁可丢了饭担子,不敢扔了醋罐子”,甚至“阎锡山的兵,缴枪不交醋葫芦”,简直是嗜醋如命了。山西人爱吃醋的理由很充分。

山西老陈醋

山西缺水,尤其,缺乏稳定的优质水资源,许多地方是低洼盐碱滩,总体水土含碱量高。吃醋以“中和”碱性、缓释“水硬”的说法由来已久,形成了山西人喜酸的口味习惯。山西是面食之乡,生活实践与生理体验使山西人认为醋对于各种面食最“入味”,因此历来注重醋蒜调和,千百年传承形成了以醋为中心的调味系列。

山西盛产制造醋的原料,粮食类有高粱、大麦、玉米、豌豆、小米等,果类有柿子、枣杏、梅、红薯等,为山西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山西的制醋作坊历史悠久,优势明显,工艺独特,品牌众多,是山西醋文化形成发展的坚实基础。山西民间医学传统源远流长,食醋的医疗保健功用很早被山西人开发利用,在民间广为流传,等等。在这个环境中生存,不吃醋反而令人不可思议。

山西人吃醋的历史很悠久。山西酿醋已有多年的历史。《竹书记年》中有这样的记述:“有草荚阶而生,月朔始生一荚,月半而生十五荚。十六日以后,日落一荚,及殆而尽。月小则荚焦而不落,名曰冥荚,亦称日历荚。”

《白虎通·符瑞》中也有类似记载:“冥荚者,树名也。月一日一荚生,十五日毕,至十六日一荚去,故阶荚而生,以明日月也。”这种植物除了具有原始日历功能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用途,就是酿醋。东汉应邵《风俗通义》对冥荚作过考证,说:“古太平冥英生于阶,其味酸,王者取之以调味,后以醯醢代之。”按照这位泰山太守的说法,用冥英作植物醋,比周朝醋官造的醯还要早一些,只是后来才被醯代替了。这种冥荚生长于山西南部的临汾县,清乾隆年间《临汾县志》载有古迹“冥莢亭”,在县城西南十里的伊村。说明周代之前今临汾一带已经有了醋的生产。郝树侯《太原史话》中也说:“周朝有醯人之官,专给贵族们管理酿醋。到了春秋,醋已经成为家常食品。这样推测下来,在晋阳城建起来的当时(公元前年)就应该有醋的制造者了。”

醋圣王来福

山西酿醋历史久远,以清源(今清徐)久负盛名,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虽然清徐陈醋颇具特色,然长期以来酿法守旧,在漫长的岁月中无明显改善。到了清顺治年间,有介休人王来福改进熏醋工艺后才出现了“山西老陈醋”的名牌,其创办的醋坊“美和居”成显赫一时的大商号。所以,清徐县理所当然被称之为“醋都”了。

几百年来,太原市桥头街有一条胡同叫宁化府,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孙宁化王朱济焕的王府所在地。这里有一家酿醋作坊叫“益源庆”,酿出的醋酸香郁烈、味美醇厚,久存不腐,深受太原市周边民众喜爱。这家作坊有一具废弃的铁甑,可容粮食余斤,上铸铭文“嘉庆二十二年”(即年),证明在多年前太原醋的生产已有相当的规模。如今,“宁化府”已成为太原名醋的响亮牌号。

醋在山西人生活中很重要。酿造家醋的古老传统在山西广大乡村中极为流行,酿得一手好醋的家庭主妇在村里格外受人尊重,不亚于男子考上秀才。长治壶关县南阳护乡辛寨村,从宋代就开始酿醋,家家有醋缸,人人可以当醋匠,村里处处是醋坊。

晋中、雁同一带的乡村,老百姓习惯以高粱制醋,晋西北则多习惯用玉米酿醋,而临汾、运城一带,许多乡村都习惯制作柿子醋。新中国成立之前,晋中祁县有60%以上农户自己酿醋,每家备有数只醋罐,从淡到酽依次排列,置于向阳面屋檐下,是民间家庭重要的生活器具。谁家的醋罐多酿出的醋香,谁家就会受众人称道和尊敬,就被认为是个“好人家”,甚至嫁姑娘娶媳妇,也把对方家庭是否会酿醋作为一个条件。

水塔醋业山西老陈醋人们排队打醋

20世纪80年代以后,山西酿醋业向集团化、规模化发展,除山区农村还遗留家庭酿醋的风俗,主要供自己食用之外,大多数交通便利的地方,已渐渐不再自酿醋。随着人口流动日益频繁,许多在外生活的山西人,常回家乡捎买山西醋,并影响着各地群众的饮食习惯。(根据有关资料编辑,图片虹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77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