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这棵30年橘子树,1年结果500斤,
印象中的橘子都生于南方,小时候应该是80年代那会,对南方水果的第一认识应该就是橘子了,那个时候的橘子是青皮的,由于交通不方便,运过来后橘子的青皮都发硬发黑了,所以在小时候的印象里,当时物资匮乏、交通不便,想吃到新鲜的橘子简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就是看到街上的小摊上有青皮橘子,就是馋了也不好意思让父母给买,毕竟那个年代想要吃上南方水果不是普通家庭能办到的。所以直到长大一直对橘子这种产于南方的水果有一种特殊情结。
后面的印象就是每年冬天都会有橘子从南方运来,一筐筐的,南方长橘子,北方出苹果,大家也就习以为常了。可是没想到,偏偏在北方的黄土高坡上就有这样一位大哥,他把橘子树种到了他家里,而且在他家一下扎根就是30年,更让人意外的是,这颗橘子树就像开了挂一样,每年竟能结果斤。
这不,就是这个黄河边普通的的晋南农家小院里,生长着一棵30多年的橘子树,枝繁叶茂,每年能结好几百斤果子。冬季来临,满树橘子由绿变黄,黄澄澄、金灿灿的橘子挂满枝头,在绿叶衬托下显得那么诱人,成了冬季里一道靓丽风景。但是问题来了,咋这么好的橘子为什么不摘了吃?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拜访了橘子树主人王大哥,王大哥今年40多岁,说起这棵大树来历,大哥说父亲年轻时是做采购的,天南海北跑,因为老母亲喜欢摆弄花草,有一年去南方出差就买了两棵树苗回来,栽植在了张村老家院子里,当年冬天死了一棵,剩下这棵一直长势比较好,冬天一般都用旧棉絮给它包住,怕冻死了。七八年时间才长到拇指粗细,94年父亲在县城边修建了这个小院,由于喜欢养花种树,搬家时候把这个树苗也一起移栽了过来,算下来在这里也已经生长了27年了。
王大哥说栽植后除了正常浇水,也不曾修剪施肥,可能是县城这边相对老家风小,加上小院有四邻遮蔽,搬来以后就前两年冬天还给它保保暖,发现它没有想象的那么不经冻,后来索性就不包了,这棵树却依旧根深叶壮,而且每年都会结满树果子,最多一年结了有四五百斤。春天来临满树白花,院子里香气扑鼻,十月底果实开始慢慢变黄,挂在树上也十分的漂亮喜人。原本因为这棵树四季常绿,是要把它作为观赏树的,不曾想二十多年来长成了大树,如今树径周长已经74厘米,算下来直径已有20多厘米了,高也有差不多6米了。
至于为什么满树果实不采摘?王大哥说,这果实看着诱人吃起来就没有那么美好。果肉多汁却十分的酸,酸到什么程度?山西人以能吃醋不怕酸出名,能抗得了这橘子的没几个,为了让我们切身体验一下,王大哥特意摘了几个让我们品尝,感觉比一般的橘子大很多,比柚子小点,表皮有凹凸,不像橘子那么光滑平坦。非常好剥皮,果肉略显白色,汁水足果肉少,拿起一瓣放嘴里咬破,那种酸爽简直无法形容,感觉比柠檬都酸。
大哥说这棵树每年结的几百斤果实也就自己的舅舅喜欢吃,每年过来摘几筐回家吃,其他人也就是品尝个稀罕,谁也享受不了这酸味。所以每年除了舅舅采摘一部分,就让它一直挂在树上,权当看风景了。
这到底是不是橘子,大家都搞不准,原来以为这树上的果实外形与颜色和橘子一样,应该就是橘子树,味道不好,说不定是一个真实版的南橘北枳的故事,到北方水土不服导致的。但这些年,各种柑橘橙柚的出现,品种越来越多,让人眼花缭乱,更是傻傻分不清楚。
小编近距离观察,发现这树上长得有刺,拍了几张照片去问度娘,说是一种叫做臭皮柑的水果,学名黄皮酸橙,生命力旺盛,无需施肥杀虫,依旧果实累累;黄橙橙的果子看上去很诱人,可剥开厚厚的果皮品尝,酸涩味令人唇齿发紧,酸得眼睛眯老半天也难睁开,却是孕吐反应期媳妇的最爱。因为咬牙切齿的酸涩味,再加上枝干上长满尖刺,它并不讨人喜爱,树上的果实更是无人采摘。
却是一味很好的中药: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臭皮柑佳品,利气、化痰、止咳功倍于它药,其功愈陈愈良。”清朝《本草纲目拾遗》载:“臭皮柑治痰症,消油腻、消食、醒酒、宽中、解蟹毒。”《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载:“臭皮柑辛、苦、温,归肺脾经,具散寒、燥湿、利气、消痰功能,用于风寒咳嗽、喉痒痰多、食积伤酒、呕恶心痞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