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杜康的传说若仅知道酒,那就真是孤
造酒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分布很广,销量极大是五行八作中的一大行业,可居众作坊之首。造酒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酒文化的兴起。
酒文化在我国早已形成,它和古代的皇帝、文人墨客及平民百姓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造酒业的祖师爷在历史上也出现很早,那就是家喻户晓的酒神——杜康。
杜康到底是何时、何地人,一直有着不同的说法。有人考证,杜康是夏朝时夏启的孙子,原名少康。杜康的父亲被寒泥杀害后,杜康联合朝中大臣攻杀寒浞,恢复、振兴了夏王朝,使夏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多年,而杜康就是夏朝的第六代国君少康。
少康系酿酒发明家。有传说认为,杜康是东周时期人,是一位身怀绝技的平民百姓,他发明了造酒技术。也有认为杜康是汉代人,曾与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是好友。至于杜康是何地人也有不同的说法。
有的说他是陕西省白水县人。因为传说白水县曾出了三位中国古代行业保护神:其一,酒神杜康;其二,造字神仓颉;其三,窑神雷祥。这三位都是白水县人氏。一县就出了三位有名之士,实属难得。
陕西白水县有个康家沟村,村边确实有一条长10公里的大沟,名叫杜康沟。沟的源头有一眼清泉,水质清凉甘甜。白水县的乡亲们认定,杜康当年就是用这儿的泉水造出了美酒。因为杜康造酒得杜康泉之助,而杜康的泉水又因杜康造酒而得名,真可谓相得益彰。
因此,有人就在杜康泉边的土坡上修了一座杜康墓。在墓的旁边,又建了一座杜康庙,庙中供奉着杜康神像。河南的杜康酒也非常有名。在河南有两处杜康造酒的地方,一个在汝南,一个在伊川。
汝南县至今还有个杜康村,相传这就是当年杜康造酒的地方。近几年,又恰好在杜康村发现了一座三国时期的造酒遗址,为杜康在此造酒又提供了一个根据。
但是,就酒本身而论,名气最大的还得说是伊川的杜康酒。名酒要有名水来酿,名水必由名泉所出。白水有泉,伊川也有泉,伊川的泉水更有神奇之处。
据说,在这里天愈旱泉愈旺,天愈寒则水愈暖,而且泉中还生一种天然的五彩小虾,小虾呈红、黄、白、黑、紫五种不同的颜色。听说这里的鸭子吃了小虾,鸭蛋的黄成为血红色,还成为了贡品。真是神泉、奇水出佳酿。
因此,伊川的杜康酒驰名中外,被评为中国的十大酒都之一。不论杜康其人出自何朝何处,他确为当之无愧的中国造酒行业的祖师爷,堪称为酒神。
关于杜康造酒的故事,从古至今,流传很广。传说,原来杜康住的小院里,有一棵古老的空心桑树,他家经常把剩下的饭倒在树洞里。天长日久,又经过日晒雨淋,这些剩饭化成的液体流出了树洞,并有一股浓郁的香味格外诱人。
一天,杜康用碗舀了一点试着尝尝,只觉一股甘甜的香味沁入肺腑,令人神往,有如琼浆玉液。从此以后,杜康就依此法发明了酿酒,做起了酒作坊的生意。
杜康一时兴起,又写了副对联,贴在酒作坊门前。上联是“虎饮一杯山中醉”,下联是“龙喝两盏海底眠”,横批是“不醉三年不要钱”。有一天,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正好访友归来路过这里,一看门前的对联,心想,小小的酒坊好大的口气,心中有点不服。
一杯酒下肚,耳热身暖;两杯酒下肚,回肠荡气,精神倍增;这三杯酒杜康要拦还没拦住已经下肚。但他一摸身上竟忘了带银子,只好记账,答应改日一定送来。一晃就是三年过去了。
一天,杜康突然想起了这件事,就去刘伶家要账。不想刘伶妻子一听大为恼火:“向我要账,我还向你要人哩!”原来刘伶喝了那三杯酒,回家后就命归西天了。杜康不相信,一定要看个究竟。
于是,家人把他领到坟地,挖开了刘伶的墓穴。打开棺材一看,只见刘伶面色红润。一会儿,刘伶便大汗淋漓,打了个哈欠,然后睁开了双眼,连说:“好酒!好酒!”
由此,留下了“刘伶饮酒,一醉三年”的佳话。以后,杜康和刘伶都成了酒中仙,两人也成了好朋友,那笔账也就自然不会算了。
还有一种传说:杜康原来是黄帝手下的一位大臣,专管生产粮食的事。由于那时没有粮仓,粮食不能长时间保存,黄帝怪罪杜康没有管好粮食生产,就降了他的官职,叫他去看管粮食。
杜康由一个管粮大臣,降为一个保管员,心里很难过,便暗下决心,一定要把粮保管好。他日夜苦思。有一天,他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块空地,周围有几棵已经枯死的树。树头没了,树身里边也空了。
杜康想,如果把打下的粮食存放在树洞里,不是更保险吗?再也上的两只羊,一只已经跑掉了,而另一只还在挣扎。他只觉得自己精神饱满,浑身是劲,一脚竟把那只还在挣扎企图逃走的羊给踩死了。
他顺手摘下腰间的陶葫芦,把树洞渗出的水装满了一葫芦,带回去叫大家品尝,并把此事告诉了大伙。人们都觉得很稀奇。杜康要将此事告知黄帝,有人却不赞同,认为原来就是因为管不好粮食降了职,这次又没有把粮食保管好,黄帝知道了是要杀头的。
杜康说:“事已至此,是好是坏绝不能瞒着黄帝。”于是,杜康提着陶葫芦去见黄帝。大家都为杜康捏了一把汗。黄帝听完杜康的回报,又品尝了杜康带来的浓香水,立刻请来了各位大臣,也请他们尝了这浓香水,并和大臣们商议此事作何处理。
众大臣一致认为,这水中的香气是粮食中的一股元气,不是什么毒水。黄帝并没有给杜康降罪,叫他下去继续观察研究,又命仓颉给这水起个名字。
仓颉脱口说道,此水香而淳厚,饮而得神,应起名叫“酒”。黄帝和众臣同意了这个名字。我国远古时期的酿酒事业,就从黄帝时期开始了。后人为了纪念杜康,尊他为酿酒始祖。
由于杜康是中国历史上酿酒业的祖师爷,所以,后来人们也都奉杜康为酒神”,并为杜康到处建庙供奉。传说杜康不仅酿出了酒,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醋也是他发明的。
据说杜康最初把酿酒后的酒糟都作废料白白地扔掉了。久而久之,越扔越多,他觉得非常可惜,就想如果能利用起来,再酿出一些有用的东西岂不更好。
于是,他就把酒槽攒在一只大缸里,试探着加上水。过了21天,缸里竟散出了香味。他开缸伸手指尝了尝缸内的酒糟汁,又酸又有些甜味,于是就把其中的汁滗出来,放在另一口缸里。杜康称它为“调味浆”。
他试探着把这种“调味浆”出卖,结果很受大家的欢迎。后来这生意越做越大,杜康想应该给这种“调味浆”起个名字,想来想去,想到自己是在第21天的酉时开缸发现这种“调味浆”的,于是就把“酉”和“二十一日”合起来,组成了一个“醋”字。从此就有了醋。
关于醋的来历还有另外几种趣谈。其一:据说杜康造酒出了名,经常有人来请他去帮助造酒。这天,又有人来请杜康,恰好杜康外出不在,就把他的儿子黑塔请去了。但黑塔对造酒只是一知半解,他把自家的酒糟弄去了一些,胡乱用水往缸里一泡就不管了。
一直泡到21天的酉时,他才忽然想起此事。他急忙回家打开缸一看,酒没有造出来,却造出了甜酸可口的醋。据说这个“醋”字就是由二十一日酉时而来。
其二:传说醋是杜康的好友刘伶之妻吴氏无意中所创。刘伶是竹林七贤之一,生来最好饮酒,且酒量奇大。曾作《酒德颂》,自称“惟酒是务,焉知其余”。说他的妻子吴氏因他贪杯坏事,总劝他少饮。
刘伶嗜酒如命,不听妻劝。吴氏就在酒中偷偷地加入了一些盐梅辛辣之物,使酒变得酸辣,叫他喝不成。谁知这酒却变成了酸甜可口的醋。
其三:传说,某朝皇帝为了了解农时,熟悉节气,表示对农业的重视,以得到百姓的称颂,每年到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的时候,总要亲自到农村驾牛扶犁演示耕种,并要皇后亲自提罐送饭送水,以此来体验农村生活。
皇帝和娘娘扶犁、送饭都是做做样子,送的粗茶淡饭,也只是吃两口就算了。娘娘回去把罐一丟就不管了。谁知过了些日子,那饭罐发出了酸味,太监尝了尝感到酸中带甜、味道蛮好,算了算整整21天,由此留下了醋。
有民谣道:“二月二,龙抬头,万岁皇帝使金牛;正宫娘娘来送饭,二十一日把酸留。”不论有多少种传说,大部分都和杜康有关,因此醋坊也一直供奉杜康为祖师爷。
据有经验的老师傅讲,在醋酱坊要先学会了做醋,再做酱,酱油就容易做多了。因为做醋和酱在工艺上有许多相通之处。
其实在历史上做酱早有记载:汉代班固的《汉武帝内传》中,记述西王母下人间见汉武帝。其中记述西王母告诉武帝,说神药王有“连珠云酱”、“玉律金酱”,还有“天灵之酱”。于是就有了制酱法是西王母传入人间的说法。
还有说,酱乃周公所创。周公就是叔且、周武王的弟弟,曾助武王灭商。不论有多少种说法,酒、醋、酱坊都是供奉杜康为祖师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