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附中山大附中高二年级举办传

北京的最好青春痘医院 http://m.39.net/news/a_9323162.html

“红高粱收获了,他们把其中肉最坚,皮最厚的用做酿酒的原粮。他们在端午时节投曲,在重阳时节下沙,严格恪守时间,从不懈怠。酒一滴一滴酿出来,这滴滴的收取,需要经历七次;高温之下的发酵,需要反复八次;严格控温的蒸煮,需要轮回九次。摊凉、撒曲、下窖、发酵、取醅、混蒸糙沙,道道难关,重重淬炼。他们在不知道是哪一代先民用赤水河泥建造的酒窖中,把这些馏出的美酒封存,历经十几年、几十年的严寒酷暑,熬过与世隔绝的悠悠岁月,升华出世,终成大器。”——《舌尖上的中国:酿酒背后的故事》

中国发酵酿造技艺历史悠久。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都有关于制曲、酿造的论述。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培养锻炼同学们的动手能力,让同学们将生物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感受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3月17日,高二年级生物组联合山西大学附中学生会于展翅楼举办了“传统发酵食品品鉴大会”。活动前期,高二年级的同学们用心挑选食材,细心培育发酵,精心包装产品,最终30个作品经过严格选拔亮相决赛现场,满足了大家舌尖上的欲望。

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李奋平校长、赵祁红副校长、教科研处主任许晓莉以及生物组教师担任评委。活动现场采取自由品鉴投票模式,评委们将从外观、香气、回味、包装、整体印象等方面对参赛作品评选。

比赛现场的发酵酿造食品五花八门,有蓝莓味的果酒、车厘子味的果醋、泡椒泡菜等等,一首首灵动的小诗、一声声卖力的吆喝,赋予了这一瓶瓶酒、一罐罐醋、一坛坛泡菜特别的魅力,评委们饶有兴致地品鉴,赞不绝口。在品尝美味之余,同学们还热烈地探讨着如何改进现有的发酵酿造技术和制作出更多的发酵美食,教室里氤氲着沁人心脾的酒香、馥郁的醋香和酸爽的泡菜香,同学们开怀的笑声久久回荡。

亲手制作发酵、酿造食品,是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丰富生活经历的一次奇妙尝试,也是用现代技术感知传统饮食文化的神奇体验。或许多年后,生物老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会渐渐模糊,但这次“传统发酵食品品鉴大会”上的“美味”一定会缭绕在同学们的记忆深处。

来源: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21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