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都旁落镇江,隐现山西轻工业之痛
镇江被评为“中国醋都”,让一向以老醋儿自诩的山西人淬不及防,以至嘘声一片。因为在吃醋这件事上,山西人就没服过谁,所以在做醋的传统上,山西人的潜意识中更无人能争锋。
千里之外的镇江被评为醋都,让山西人最为自重的醋的地位也产生动摇。要知道亿万年的地壳运动和几千的文化历史沉淀给山西留下了造福至今的三大资源:煤炭、汾酒和老陈醋。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山西人就把自己省内轻工业名牌产品根据在行业内和区域市场影响和地位总结为两个半。
海棠洗衣机以当时强悍的品牌与市场地位作为了山西一个完整品牌;汾酒和老陈醋由于历史的传承和沉淀两个历史品牌算了一个,再加上省内培育在成长中的其他轻工产品算了半个。这两个半说法构成了山西轻工业产品整体对外形象和轻工业行业格局。
随着时代发展和市场大浪淘沙,海棠早已花落,除汾酒和老陈醋之外,剩余半个中的省内品牌除再无崛起之外,还浪打浪被市场冲击的越来越少,如奇强、同风、芳芳等品牌也在省内声名不再。
汾酒和老陈醋的存在,是山西人最为自豪的基础,因为这不仅仅是种品牌,更是一种地域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甚至融合。尽管现在山西也有一些行业内的佼佼者,但要达到历史上海棠、汾酒和陈醋的在国内的品牌高度和知名度几乎没有。
如今,海棠早无踪迹。海棠往日的辉煌成为山西省内品牌的高度之后,再无超越者之外,优势产业品牌后继乏力,而传统的老陈醋地位却被冲击。传统强项不保这才是山西人惊愕的原因。
醋都称号的旁落,暴露出山西轻工业行业强者不强,后继无力,这才是山西轻工业面对的现实,更是山西人失落的根本。
醋都之争,酸楚够味的背后是山西轻工业的失落。虽说山西不靠沿海,不着平原,更不处铁路枢纽,地处华北屋脊两山夹一水。但二十世纪时期的山西却不是一个寂寞的省内,无论在民国还是在新中国,山西都是中华的中流砥柱。
抛开民国时期阎老西的过往不提,新中国前后的影响和贡献不说,就是在改革开放前期,山西也不甘落后追潮于时代,逐鹿于市场。在深居峰峦叠嶂的太行山的内陆向世界看齐,涌现出不少当时国内一线品牌。
当时国内城市的每个家庭无论日常用品还是奢侈品,都少不了一个山西品牌的存在。山西企业在改革开放初期,以活跃的思想和超前的意识,对标世界,引进新技术,造就了如雅马哈电子琴、海棠洗衣机、华杰电子表这些国内新品,引领了时代潮流,从而成为国内一线品牌,再加上日化行业内的奇强、芳芳在荧屏上的活跃,使山西产品成为每个家庭的必需之一。
不知什么时候起,煤老板成为山西的标签,煤成为山西在国内媒体上出现最频繁的词语的同时,山西轻工业也逐渐集体沉沦,山西轻工业被来势汹涌的煤企所替代,山西品牌倒下的同时创造了又一个奇迹,拥有五个世界五百强企业。
虽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数量在国内也只有北上广深苏能与之相比,但是一比较五百强企业的行业集中度就尴尬了。世界五百强企业高度集中在资源行业,在国内也独此一家别无分店了,可见偏科偏得厉害。
而煤炭行业又与轻工业行业甚至石化行业有着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形不成分散的上下游产业链,反而带动着更为集中、铁、电这些更吸附资金、相对更影响生态环境的行业,再加上煤炭行业相对暴利产生的门槛形成对资本、人力的吸引,对轻工业生态无疑是个冲击。
于是,轻工业倒下了。如今,传统优势不再面遇挑战,山西该怎么面对?
既然是争风吃酷引起的,就从醋说说吧。
醋,虽然作为山西人饮食的必备,但是作为一个山西人所吃到的醋也是五花八门,有酸的,有酸甜的,有酸醇的,再加上大厂、小厂甚至作坊出的,如果没有品牌忠诚度,吃到地道的醋也是充满概率的。山西醋到底好吃不?其实饭店说了算,可大多数饭店那醋,就是一化学分子产物,外地人让不仅山西醋止步在饭店,而且还被差评传遍朋友圈。
第一,统一行业产品标准和分类。
山西要有重组整合煤企的魄力,对醋产业进行规划和引导,设立行业标准,让物理醋成为山西的常态,把那些只有酸劣的产品排除门外禁止流通市场。
这招有点可笑吧?但不要笑,这招二十年前却实实在在的发生在山西酿酒行业,吕梁假酒倒逼山西酿酒行业进行一次淘汰和整顿,才有了今天的酿酒行业格局,保住了汾酒的地位。山西醋也如此。
第二,物流。地处山区,沟壑纵横是个山西的劣势,虽对外交通是山西短板,但山西不缺路。
山西修了不少路,但山西没有明白为什么要修路!修路的初衷是促进物资和人员的流通,尤其省内工农业产品的输出,因为只有工农业产品卖出去才能有收益,转化为财富造福一方。但是路修通了,对于除能源等垄断性之外企业来说,劣势并没有成为优势,在市场竞争中还是处于下风。为什么?因为出晋成本没变,出晋道路虽好走了但却转化为通行费还是摊在成本上。放在山西醋在全国的时候普及上,和镇江醋相比,地处北方的山西醋面对黄河以南的市场时候,距离不觉中已成为两地醋价格的差别。
所以要对出晋的轻工业产品在高速费用上区别对待,以更好参与山下市场竞争。
第三,思维前置,意识前置,像对待煤企一样的力度,在政策上引导轻工业行业,鼓励金融行业参与支持轻工行业。
醋都之争的背后是山西工业的焦虑,山西品牌的减少背后是山西轻工产品的沦落。与历史上的辉煌相比,山西产品的寂寞不要说省外的每个家庭,就是省内的大型超市见到山西的轻工品牌也寥寥可数。希望这次醋都旁落镇江,让转型中山西人再次警醒。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