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国宴老师傅烹功夫菜之王,它会成为青

来源:周末策划师

刚开年,有朋友捎来消息,说挨着青山江滩,新开了一家与我名字差不多的餐厅(我叫小蛮,它叫小满),春节包房被抢订一空,一露脸就在圈里成了话题:

“在青山开人均元往上走的餐厅,还创新搞‘套餐制’啧啧。”

“听说老板三顾茅庐、请来了从年就在人民大会堂掌勺的厨师。”

武钢三中是我的母校,我对青山有深情。现在仍常去三弓路买油糍,到恩施街吃串串,在青山江滩买杯咖啡看孤帆一片日边来。

我不太在意它是不是在青山能拔头筹的餐厅,我更想尝尝86版的国宴手法佳肴,是否如83版射雕那般隽永,回味绵长。

车往青山江滩开,临江大道边,夜色流光的小楼剔透如琉璃,独占一隅,从二楼包房能眺望二七长江大桥。

它门前有一株原生高大的无患子树,“守一方无忧,护一方无患”,善哉善哉。

餐厅全名“颐小满”,借的是24节气中的小满一词。“今日宜,小满小聚”。

两层小筑,上千平米,15间包房。里外细看,处处都能找到小满时节的风物民俗。

“小满是一年中花开最多的时节,代表植物是玉兰。”咦,大堂这面丝屏上的玉兰只绣了一半?

“特意没有绣满,人生最好的状态是八分满。”

“小满”是典型的东方哲学,是知足,是节制,满而不溢。花赏其半开,酒饮其微醺,人生内心小满至佳境。

墙上的青禾、蝴蝶都是小满时节在田间地头常见的入画景物。

一楼,静谧禅意的下沉空间,五间包房,分别以宫商角徵羽五音来命名。

二楼瞰江包房,以五行对应的五色而分,白色“煮雪”,黑色“玄黎”。

包房费尽思量,间间不同。

看,满墙竹叶纷飞——它们是真竹叶,混合在纸浆里一同化为墙纸,像隐在一层蝉翼般的薄纱之下,朦胧轻逸,又像鸥鹭留在滩涂上的灵动爪印。

遮帘看上去笨拙粗细不一,摸摸,原来是把芦苇杆卷入织物一同编织而成。

木皮拼的墙纸排列紧密,花纹细繁,采用天然植物染。

最爱的一间,布置敦肃朴雅,有种静瑟安稳的避世感,令人心定。

从陶瓷餐具到侍者的制服,抛弃繁花似锦,采用与天地自然合拍的朴素大地色。

墙上怎么还有八卦符号呢?原来“颐小满”的“颐”字,对应《周易》中第27卦,意指颐养之道。

边参观边听阐释,餐厅对“小满”这个词的剖幽析微,感叹内卷生生把餐饮人逼成了中文系学究。

  

与其它餐厅不同,颐小满有一道地位尊崇的镇店主菜“佛跳墙”。

围绕它,按照“君/臣/佐/使”的思路搭配其它菜肴,客人按元/位或是元/位选择“套餐”,众星捧月。

(先饮一杯铁皮石斛鲜条打成的天然琼浆)

刘师傅老家在武汉江夏。“我们戏谑喊他‘刘皇叔’,人蛮好,总是笑眯眯。”上世纪80年代进大会堂掌勺,后来被委派到美国、希腊、西班牙、日本等多国大使馆工作……直至疫情返汉。

我去的那天,老板特意邀来刘皇叔亲自做一盅“86版经典佛跳墙”。他上午10:00就来到店里忙活。

华灯初上,我18:30到店,他摘掉厨帽在包房和我聊几十年在各国的美食奇遇,听得我好生羡慕,恨不得替他写一本《中国名厨环球见闻》。

半天不上菜,挺奇怪。他不时看表,19:15突然起身说,“佛跳墙好了,我去准备一下。”慢工火候菜,急不得。

隆重上菜。

晶莹洁白圆敦墩的瓷盅,烛火摇晃,在落地窗上映出一层脉脉流动的金色光泽,与不远处二七大桥的灯光交辉。

一位身量纤纤的姑娘走进包房,朗声吟诵:“万珍齐聚满堂彩,千淳漫溢胃渐开。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一顿佛跳墙,八顿好海鲜。请各位贵宾闻香,观色,品鉴。”

鼓完掌,揭开盅盖,集“山珍海味”共冶一小炉,缕缕夹揉花雕醇厚的香气伴随热气徐徐升腾。

我问刘皇叔,国宴上款待贵宾,佛跳墙也是被安排第一个上菜吗?

他答,对,80年代是这样,直奔主题,满席的气氛一下就起来了。

噢,与我往日吃过的那种黄澄澄的汤色不同,眼前这盅,半透明浅褐色,勺子舀起,像银耳汤那般黏浓透亮,有灼灼明亮的光泽感。

尝口汤,眼前一亮,“用什么熬的汤?汤清却味浓。”

刘皇叔答,“老鹅,鲜肘子,半斤火腿,老母鸡……像鲜肘子要用清水要漂足半个小时,血水全部出尽;一口参先用葱烧透……再装坛子,用冒珍珠泡的火候伺候着。这回没放猪肚,不然鲜香味更上一层楼。”

追问“给不给鱼虾?”

“不给。”

“有用到特殊的调料吗?”

“花雕酒的用量非常大,要占到1/4到1/3。再就是黄冰糖和盐,没了。”

“吃完佛跳墙能开车吗?”

“不影响,酒精几乎没剩什么。”

……

为了这锅汤粉身碎骨献身的一众鸡鹅肘腿,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轮到聚光灯下的明星们闪亮登场:鲍鱼、海参、鱼肚、裙边、瑶柱、鸽子蛋、猪蹄……莫急莫慌,慢慢来。

足火炖熬,柔糯爽滑者,一吸溜就从舌滑进了肚,几乎不用牙;

而弹牙厚实如鲍鱼海参者,炖到肥糯透彻,先品尝到顶汤裹挂浸透的那层风味,再细细体会它饱满肉身独特美味。

裙边与花胶这种胶质满满的好货,炖得缠绵幻化。“以前还不是用甲鱼的裙边,是用山瑞。”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玉液金波,甘旨肥浓。

服务员姑娘端来一碟大红浙醋,“您再加一小勺它试试。”滴两滴醋进汤,鲜味更明亮,犹如G大调转C大调,画风变得活泼泼的。

“八珍在坛子里的摆放顺序有讲究吗?”

“这倒无所谓,矜贵的摆面上,怀货一点的放底下哈哈。”

吃到被铺垫下层的猪蹄、牛筋,它们吸足了珍馐之汁,加之底层火力更猛,居然像开了光一样,销魂。

吃完若忘记擦嘴,双唇粘粘黏黏。

我不止一次吃过“不及格”的佛跳墙,勉强能吃完头三勺:汤是汤味,参是参味,似乎八珍被硬塞进一罐汤里,“相爱没有那么容易,每个人有TA的脾气”。火候欠缺,腥气犹存,我管那种叫“洗澡版佛跳墙”。

今天在青山吃到的这盅佛跳墙,改变了我的印象。只盼日后再来,逢不到刘皇叔亲自操持,也能有这般高水准就好。

被冠以“闽菜之王”、“中华第一汤”的佛跳墙,我好奇问他,我现在吃的这盅,和您86年做给女王吃的那盅,除了食材有代沟,做法有啥不同?

“那真的是用一根蜡烛捻子那么丁点儿的火,值夜班用小土坛子煨足8个钟头。”啊,听起来像故事里的事。

佛跳墙吃得欢喜,席上融融恰恰谈笑风生。吃好一点,话更肉坨一点。

听经理说,八成的客人会选择“套餐制”,也有两成的客人自主散点菜肴。

凉拌文蛤,微微辣的冰镇开胃下酒菜,蛤个大,肉肥嫩,一壳一吮,比油乎乎的炒蛤更清爽讨人喜欢。

“麻辣蜂窝牛三样”咂咂嘴,有四川的灵魂,两毫米圆形薄片,蘸足川辣红油,入眼红亮,入鼻香醇,鲜辣麻层层叠叠,仰脖半杯酒。

这道菜名字我忘了,非常清脆多汁,胶东半岛产的马家沟芹菜,不愧为当地名物,清香酥脆。辅以日本樱花虾的虾干,嚼起来浓郁鲜香。

“鮰鱼狮子头”,鮰鱼是鱼中肥猪,吃口丰腴嫩滑,比猪肉版狮子头更鲜美,改鱼骨奶汤为清爽的青豆汁,碧潭托白玉,清丽可人。

小满也有辣口菜,“椒麻脱骨鸡”,油爆辣椒的干香,绿幽幽的青花椒的麻鲜,加持鸡肉入味又嫩香。

一米盘的“椒香丹江口翘嘴鱼”,中国国家地理标志名物,尺寸可观,鱼肉玉雪细嫩,鱼皮吹弹得破。丹江口水库我没去过,听说库里的水喝起来凉丝丝的,就像矿泉水一样,好水养靓鱼。

活蹦乱跳指头大小的咪咪鱼,炸成的小鱼酥,越嚼越香。

在这清寒澄澈的冬日里,来一锅桌边现涮的“云南鲜菌打边炉”,暖身暖心。

松茸菌、羊肚菌、金耳、鸡油菌、牛肝菌……深深嗅一嗅这七、八种菌子在鸡汤里翻滚弥散的香气,就会想念高原。

……

我在江边长大,每每去瞰江的馆子吃饭,我必要选对窗的座位,不论阴晴风雨,眼前江水总是这般万古滔滔奔流。

我想带爹妈来吃吃。“佛跳墙”在福建话里小名又叫“福寿全”,小小一罐,将他们半生舍不得吃的山珍海味炖得绵软黏融,哪怕今后牙不顶事,吃起来也毫不费力。

青山缺一家这样的馆子。虎年伊始抢个头彩,刚刚好。

(摄影/LUNA)

馆子:颐小满花园餐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55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