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和酒堪称势不两立醋是如何酿造的它
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调味品之一。
很多人可能只知道“吃醋”,但不知道醋是怎么制造出来的。
有意思的是,醋的制作过程,和酒有着莫大的关联。
这二者的关系十分复杂,醋和酒堪称“势不两立”,而又相互依存。
醋是如何酿造的?它和酒有什么矛盾呢?
1.“有酒才有醋”
现今市面上主要有两种醋:酿造醋和人工合成醋。
人工合成醋,主要是通过将醋酸稀释制成,醋味大,无香味,也没甚营养。
它的优点在于保质期长,不易变质。
而传统的酿造醋,则来自于各种粮食,好吃又营养,所以我们主要介绍酿造醋。
酿醋,在古代历史上早就出现了。
年前的古埃及人发现,在酿酒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密封保存的话,
酒就会变酸,如果再进行长时间的发酵,酸味就会增大,味道就和醋一样了。
没错!醋就是从“酒”里面来的!
我国早在西周时期,就开始酿造醋了,毕竟那时酒已经出现了。
“醋”在古代称为“酢[cù]”、“醯[xī]”、“苦酒”等。
这“苦酒”的说法,怎么来的呢?
原来古代的酿醋的技术还不成熟,一些发酵出来的副产物,会让醋带有明显的臭味和苦味。
“苦酒”虽不好吃,但醋来源于酒,从这个词可以明显的体现出来。
2.“势不两立”
上面已经提到,醋是由于酒未能密封保存而形成的。
古人只知道酿醋,却不知道这过程中的原理。
直到19世纪,一个叫路易·巴斯法国科学家,才揭示了其中的原理。
大家应该对“巴氏杀菌”这样的宣传广告语不陌生吧,说的就是这位老爷子的发明。
巴斯德是微生物学家,他发现酒变成醋的过程中,有一种真菌起到了关键作用。
这种真菌后来被命名为,醋酸杆菌。
它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能产生醋酸的微生物。
酒为何不密封就会变酸,成为“醋”?
因为醋酸杆菌的分布,实在太广泛了!
怎么个广泛法?
空气中,到处都有醋酸杆菌的身影!
如果葡萄酒没有密封,空气中的醋酸杆菌进入其内,
它们就能迅速的繁殖,然后将酒中的乙醇转化成醋酸,浓度达到一定程度,那酒就变成醋了!
如此看来,酒和醋是不是“势不两立”?
要保存好酒,就不会形成醋。
要形成醋,就要“牺牲”酒!
好在我们的粮食种类多,酒和醋可以兼得。
3.“不同风味的醋”
醋有不同的风味,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使用的醋酸菌不同。
列举几个有意思的名字,大家就可以直观的了解了。
巴氏醋酸杆菌、啤酒醋酸杆菌、醋化醋酸杆菌、恶臭醋酸杆菌(这家伙……)
另一个原因,就是酿醋所使用的原料,有所不同了。
镇江的醋,大多选用大米作为发酵原料,清香怡人。
山西的老陈醋,则使用高粱较多,色泽和味道偏厚重感。
欧洲地区的醋,主要使用葡萄等水果,是一种果醋。(苹果醋,不陌生吧!)
看到没有,都是酿造酒的原料!
让这些原料先酿造出乙醇,再添加醋酸菌,发酵成醋,
原料不同,自然口感也不同了。
有酒才有醋,有酒就有醋。
所以醋的历史,基本上和酒一样漫长。
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歪打正着,才出现的。
比如臭豆腐、热干面等等,如今还要加上醋。
虽然在古代,人们还不知道微生物这种东西,
但对味蕾的满足和探索,和现今的人们,是一样一样的呢。
信息纷扰,不如学点知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5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