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广东省金太阳大联考
-学年广东省金太阳大联考高三(上)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4分。第1~10小题,每题2分;第11~16小题,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年6月11日,国家航天局举行“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揭幕仪式,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巡合影”“中国印迹”等影像图.“祝融号”火星车使用的下列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隔热降噪材料三胺泡沫 B.SiC颗
C.新型镁锂合金 D.有机热控涂层
2.(2分)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N2H4的结构式:
B.Al3+的结构示意图:
C.BF3的电子式:
D.异戊二烯的球棍模型:
3.(2分)社会发展与材料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海昏侯墓出土的玛瑙珠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B.路由器外壳的主要成分是聚酰胺,聚酰胺为高分子材料
C.建造港珠澳大桥使用的钢筋混凝土属于复合材料
D.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球壳所用的钛合金具有耐高压、耐低温的特性
4.(2分)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备气体可以控制反应,下列气体制备能选用如图所示装置的是( )
A.A B.B C.C D.D
5.(2分)下列过程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
A.聚丙烯用于制造汽车保险杠
B.食品包装袋中还原铁粉防氧化的过程
C.三星堆出土的青铜文物表面生成Cu(OH)3Cl的过程
D.《淮南万毕术》记载:“白青,得铁即化为铜”
6.(2分)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向Na2SO3溶液中通入足量Cl2:Cl2+SO32﹣+H2O═SO42﹣+2H++2Cl﹣
B.将过量的镁粉加入氯化铁溶液中:Mg+2Fe3+═2Fe2++Mg2+
C.向偏铝酸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NaHSO4溶液:AlO2﹣+H++H2O═Al(OH)3↓
D.澄清石灰水与HF反应:2H++2F﹣+Ca2++2OH﹣═CaF2↓+2H2O
7.(2分)古代诗词中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吹尽狂沙始到金”,是利用物质密度不同进行分离的
B.“蜡烛对烧红泪乾”,该过程只发生化学变化
C.“宝剑锋从磨砺出”,该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D.“石烟(石油燃烧产生的烟)多似洛阳尘”,“石烟”中含碳单质
8.(2分)有机物M是合成药物ZJM﹣的中间体,M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M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发生酯化反应,不能发生加聚反应
B.既是乙酸乙酯的同系物,又是乙烯的同系物
C.1molM与足量钠反应能生成22.4LH2(标准状况)
D.M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3种
9.(2分)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O2与足量钾反应生成KO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4NA
B.1L0.1molL﹣1NH4HSO4溶液中阴离子的数目大于0.1NA
C.标准状况下,22.4L癸烷中含非极性键的数目为9NA
D.78g由Na2S和Na2O2组成的混合物中含阴离子的总数为1.5NA
10.(2分)某金属有机多孔材料(MOFA)在常温常压下具有超高的CO2吸附能力(吸附时会放出热量),并能高效催化CO2和
的反应,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升温将不利于CO2的吸附
B.该过程中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
C.该过程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
可与NaOH溶液反应
11.(4分)
(异丁烯)与HCl发生加成反应的能量与反应历程如下:
Ⅰ.
(g)+HCl(g)→
△H1(产物1)
Ⅱ.
(g)+HCl(g)→
△H2(产物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H1>△H2
B.产物1和产物2互为同分异构体
C.反应的温度降低,产物1的含量增大,产物2的含量减小
D.反应Ⅱ中生成中间体2的反应速率比Cl﹣进攻中间体2的慢
12.(4分)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A.A B.B C.C D.D
13.(4分)双极膜电渗析法制备缩水甘油(
)的原理:将3﹣氯﹣1,2﹣丙二醇的水溶液通过膜M与双极膜之间的电渗析室,最终得到的缩水甘油纯度很高(几乎不含无机盐).已知:由一张阳膜和一张阴膜复合制成的阴、阳复合膜为双极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双极膜复合层间的H2O解离成OH﹣和H+并分别通过阴膜和阳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工作时,3﹣氯﹣1,2﹣丙二醇被氧化
B.通电前后,电渗析室内溶液的pH几乎不变
C.膜M为阴离子交换膜
D.装置工作时,阴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2H++2e﹣═H2↑
14.(4分)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阴离子与锂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的一种核素常用于考古断代,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W、X、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总和等于Z的原子序数。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原子半径:Z>X>Y>W
B.化合物ZYW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C.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
D.由上述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可能呈碱性
15.(4分)以氟磷灰石[含Ca5F(PO4)3,和少量的Fe2O3、Al2O3]为原料制取(Na3POH2O)4NaOCl(氯化磷酸三钠)的工艺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分解氟磷灰石产生的气体为HF
B.滤渣1和滤渣2的成分相同
C.“制磷酸钠”的离子方程式为HPO42﹣+OH﹣═PO43﹣+H2O
D.“急速冷却”的目的是减少次氯酸盐的热分解
16.(4分)已知:常温下,Ksp(AgBr)<Ksp(AgCl)。某温度下,饱和溶液中﹣lg[c(Ag+)]与﹣lg[c(Br﹣)]、﹣lg[c(Cl﹣)]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Ⅱ代表AgCl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
B.常温下,AgBr的Ksp(AgBr)=1.0×10﹣10
C.常温下,当c(Ag+)═1.0×10﹣4molL﹣1时,饱和溶液中1.0×10﹣2
D.加入AgNO3固体可使溶液由c点沿直线变为b点
二、非选择题:共56分。第17~19题为必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0~21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2分。
17.高纯硅被誉为“信息革命的催化剂”.某小组同学模拟工业上用SiHCl3与H2在K的条件下制备高纯硅,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及夹持装置已略去).
已知:①SiHCl3的沸点为33.0℃;密度为1.34gcm﹣3,易溶于有机溶剂,能与H2O剧烈反应,在空气中易被氧化;
②CaCl2+xCH3CH2OH→CaCl2xCH3CH2OH;
③银氨溶液中存在:Ag++2NH3H2O[Ag(NH3)2]++2H2O。
实验步骤:
①打开K1,向安全漏斗中加入足量乙醇,使装置A中的反应进行一段时间;
②加热装置C,打开K2,滴加VmLSiHCl3;
③加热装置D至K;
④关闭K2;
⑤关闭K1。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M的名称为 。
(2)相比长颈漏斗,安全漏斗使用时的优点是 。
(3)干燥管B中盛装的试剂是 。
(4)加热装置C之前,先进行装置A中的反应,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
(5)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E中CCl4的作用是 ,实验过程中,E的上层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尾气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7)根据下列数据可以计算出SiHCl3的利用率的是 (填标号)。
a.钠的质量
b.乙醇的体积和密度
c.硅的质量
18.某工厂以废料(主要含CeO2,还含少量的SiO2、Fe2O3、Al2O3)为原料制备碳酸铈、氯化铈等铈产品的流程如下:
已知:CeO2具有强氧化性,通常情况下不和无机酸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为加快“酸浸1”的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写一条即可)。
(2)检验“浸液A”中含有Fe3+的试剂是 (填化学式,下同)溶液,“浸渣B”的主要成分为 。
(3)“酸浸2”中双氧水的作用是 (用离子方程式回答)。
(4)获得CeCl3的方法:将SOCl2和CeCl36H2O混合灼烧,得到CeCl3并放出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加入SOCl2的原因是 。
(5)已知醋酸铵溶液呈中性,则NH4HCO3溶液中:c(NH4+) (填“>”、“<”或“=”)c(HCO3﹣)。
(6)测定Ce2(CO3)3nH2O的纯度:
①已知S2O82﹣与Ce3+反应后的产物为SO42﹣,则该反应中氧化产物(Ce4+)与还原产物(SO4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②Ce2(CO3)3nH2O的纯度为 %。[已知:Ce2(CO3)3nH2O的摩尔质量为Mgmol﹣1]
③若其他操作均正确,滴定后俯视读数,则测得Ce2(CO3)3nH2O的纯度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19.一种新型煤气化燃烧集成制氢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
Ⅰ.C(s)+H2O(g)CO(g)+H2(g)△H1
Ⅱ.CO(g)+H2O(g)CO2(g)+H2(g)△H2
Ⅲ.CaO(s)+CO2(g)CaCO3(s)△H3
Ⅳ.C(s)+2H2O(g)+CaO(s)CaCO3(s)+2H2(g)△H4=﹣64.9kJmol﹣1
副反应:
Ⅴ.C(s)+2H2(g)CH4(g)△H5=﹣74.8kJmol﹣1
Ⅵ.CO(g)+3H2(g)CH4(g)+H2O(g)△H6=﹣.1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反应Ⅰ、Ⅱ的平衡常数K1、K2随温度的变化如图1、图2所示。
①由反应V和反应VI可知,△H1 ;反应Ⅰ的△S (填“>”或“<”)0。
②温度小于℃时,K1=0,原因是 。
③为提高反应Ⅱ中CO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写一条)。
④T℃时,向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g)和3molH2O(g),只发生反应Ⅱ,此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1,CO的平衡转化率为 。
(2)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该制氢工艺中设计反应Ⅲ的优点是 。
(3)起始时在气化炉中加入1molC、2molH2O及1molCaO,在2.5MPa下,气体的组成与温度的关系如图3所示。
①~℃时,CH4的量不断减少的原因是 。
②~℃时,H2的物质的量分数快速减小,其原因是 。
(二)选考题:共14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0.近年来,科学家研究的以复合过渡金属镍的氢氧化物为催化剂、三乙醇胺为电子给体以及[Ru(bpy)3]Cl26H2O为光敏剂的催化体系,在可见光驱动下可高效催化还原CO2。
(1)下列有关Ni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标号)。
A.第一电离能比钙的大
B.基态Ni原子的核外价电子排布式为3d84s2
C.基态Ni原子形成基态Ni2+时,先失去3d轨道上的电子
(2)三乙醇胺的制备:3
+NHN(CH2CH2OH)3。
①三乙醇胺所含的元素中,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
②NH3的空间结构为 。
③键角:NH3 (填“>”、“<”或“=”)H2O。
(3)CO2能转化为高价值化学品,如CH4、CH3OH、HCHO,上述3种物质中,沸点最高的是CH3OH,原因是 。
(4)[Ru(bpy)3]Cl26H2O的结构如图3所示,N原子的杂化类型为 ,1mol配体bpy分子中含有δ键的数目为 NA。
(5)β﹣Ni(OH)y的晶胞结构如图1(氧、氢原子均位于晶胞内部)所示,图2是晶胞正上方的俯视投影图,请在图2中用空心球(〇)表示氧原子的位置,已知晶胞的底边长为anm,高为cn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该晶胞的密度为 gcm﹣3(列出表达式)。
21.Ramelteon是首个没有被列为特殊管制的非成瘾失眠症治疗药物,其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RCOOHRCOCl
(R﹣为烃基)。
回答下列问题:。
(1)Ⅰ中的官能团的名称为 。
(2)1molⅡ反应生成Ⅲ至少需要 molBr2。
(3)由Ⅲ生成IV分两步进行,反应1)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
(4)V的结构简式为 。
(5)根据上述路线中的相关知识,以
为主要原料设计合成
。
试题解析
1.解:A.隔热降噪材料三胺泡沫为有机高分子材料,故A不选;
B.SiC颗粒为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不选;
C.新型镁锂合金为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C选;
D.有机热控涂层为有机高分子材料,故D不选;
故选:C。
2.解:A.N2H4分子内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了稳定结构,N最外层5个电子可以形成3个单键,H原子只能形成一个单键,其结构式为
,故A错误;
B.Al3+的质子数为13,核外电子数为10,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其结构示意图为
,故B错误;
C.BF3中B与F形成3个共用电子对,没有孤电子对,其电子式为
,故C错误;
D.异戊二烯的系统命名名称为2﹣甲基﹣1,3﹣丁二烯,结构简式为CH2=C(CH3)﹣CH=CH2,并且C原子半径大于H,其球棍模型为
,故D正确;
故选:D。
3.解:A.玛瑙珠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属于氧化物,不是硅酸盐,故A错误;
B.路由器外壳的主要成分是聚酰胺,聚酰胺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为高分子材料,故B正确;
C.钢筋混凝土包括砂子、水泥、钢材等材料,属于复合材料,故C正确;
D.钛合金具有耐高压、耐低温,抗腐蚀性的性能,适用于载人潜水器球壳,故D正确;
故选:A。
4.解:A.MnO2和KClO3的反应属于固固加热的反应,故A错误;
B.FeS是块状难溶固体与稀硫酸液体在常温下反应,生成的H2S不易溶于水,放热较少,故B正确;
C.生石灰易与水反应,氢氧化钙粉末状且微溶于水,易堵塞多孔隔板,故C项错误;
D.Cu和浓H2SO4反应需要加热,故D错误;
故选:B。
5.解:A.聚丙烯易加工、质量轻,可用于制造汽车保险杠,无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选;
B.食品包装袋中的还原铁粉能够和包装袋中的氧气发生反应,该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选;
C.青铜文物表面由Cu生成Cu(OH)3Cl的过程是单质转化为化合物的过程,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
D.“白青,得铁即化为铜”是铜离子生成铜单质的过程,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选;
故选:A。
6.解:A.Na2SO3有还原性,Cl2有氧化性,向Na2SO3溶液中通入足量Cl2,离子方程式:H2O+SO32﹣+Cl2=SO42﹣+2H++2Cl﹣,故A正确;
B.镁粉加入氯化铁溶液中,开始反应为镁单质与氯化铁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Mg+2Fe3+═2Fe2++Mg2+,当镁粉过量,镁和亚铁离子发生置换反应:Mg+Fe2+═Fe+Mg2+,故B错误;
C.过量的NaHSO4溶液会溶解生成的氢氧化铝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O2﹣+4H+=Al3++2H2O,故C错误;
D.澄清石灰水与HF反应:2HF+Ca2++2OH﹣═CaF2↓+2H2O,故D错误;
故选:A。
7.解:A.沙子和金的密度不同,“吹尽狂沙始到金”,是利用物质密度不同进行分离的,故A正确;
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化学反应,烛泪是由固态熔化为液态,是物理过程,故B错误;
C.宝剑锋从磨砺出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不是化学变化,故C正确;
D.石烟是石油的不充分燃烧,含有单质碳,故D正确;
故选:B。
8.解:A.M含碳碳双键,能发生加聚反应,故A错误;
B.同系物的官能团种类和数目完全相同,且分子式相差若干个CH2,M与乙酸乙酯、乙烯都不互为同系物,故B错误;
C.分子含有1个羧基,1molM与足量钠反应能生成11.2LH2(标准状况),故C错误;
D.苯环上有3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其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3种,故D正确;
故选:D。
9.解:A.O2与足量钾反应生成KO2时,氧元素由0价变为价,则1mol氧气反应后转移电子为NA个,故A错误;
B.NH4HSO4溶液中,阴离子除了NH4HSO4电离出的SO42﹣,还有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故此溶液中阴离子数多于0.1NA个,故B正确;
C.标况下癸烷为液体,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故C错误;
D.Na2S和Na2O2的摩尔质量均为78g/mol,则78g混合物的物质的量n1mol,且两者均由2个钠离子和1个阴离子构成,则1mol混合物中含阴离子个数为NA个,故D错误;
故选:B。
10.解:A.由题干信息“吸附时会放出热量”可知,CO2的吸附过程放热,故升温将不利于CO2的吸附,故A正确;
B.反应过程中断开了碳氧共价键,该共价键为极性共价键,则该过程中没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故B错误;
C.通过图示可知,CO2与
反应生成
,则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C正确;
D.
中有酯基,具有酯的性质,可以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11.解:A.由图可知,产物2能量更低,且为放热反应,所以△H1>△H2,A正确;
B.产物1和产物2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故互为同分异构体,B正确;
C.由图知,两反应均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产物1和产物2的含量均增大,C错误;
D.反应Ⅱ中生成中间体2的活化能比Cl﹣进攻中间体2的活化能大,所以速率慢,D正确;
故选:C。
12.解:A.Na2S2O3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S、二氧化硫和水,且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无论盐酸是否过量,Na2S2O3溶液和盐酸反应后的溶液都显酸性,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均变红,不能证明盐酸是否过量,故A错误;
B.硝酸可氧化亚铁离子,还需加铁粉,然后稀释至需要的浓度,故B错误;
C.HCl与NaHSO3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浓硫酸可干燥二氧化硫,洗气可分离,故C正确;
D.植物油含酯基,与NaOH溶液发生水解反应,不能说明含碳碳双键,故D错误;
故选:C。
13.解:A.根据电荷迁移方向确定双极膜中移向3﹣氯﹣1,2﹣丙二醇的水溶液的只能是带负电荷的OH﹣,
→
+HCl,OH﹣中和生成的H+,Cl﹣经过膜M向阳极迁移,产品得以纯化,3﹣氯﹣1,2﹣丙二醇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通电后,双极膜复合层间的H2O解离成OH﹣和H+,电渗析室内
→
+HCl,OH﹣中和生成的H+,电渗析室内溶液的pH几乎不变,故B正确;
C.电渗析室内产生的Cl﹣经过膜M向阳极迁移,膜M为阴离子交换膜,故C正确;
D.装置工作时,阴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反应:2H++2e﹣═H2↑,故D正确;
故选:A。
14.解:结合分析可知,W为H,X为C,Y为O,Z为Na元素,
A.主族元素同周期从左向右半径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为:Z>X>Y>W,故A正确;
B.化合物ZYW是NaOH,NaOH为离子化合物,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故B正确;
C.非金属性越强,最简单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C<O,则甲烷的稳定性小于水,即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故C错误;
D.由H、C、O、Na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可能呈碱性,如碳酸氢钠显碱性,故D正确;
故选:C。
15.解:A.硫酸的酸性强于HF,且HF易挥发,则用硫酸分解氟磷灰石产生的气体为HF,故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滤渣1主要是CaSO4,滤渣2是氢氧化铁、氢氧化铝沉淀,二者成分不同,故B错误;
C.Na2HPO4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磷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HPO42﹣+OH﹣=PO43﹣+H2O,故C正确;
D.次氯酸盐不稳定,“急速冷却”的目的是减少次氯酸盐的热分解,故D正确;
故选:B。
16.解:A.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值越大,对应的离子浓度越小,对应的溶度积越小,故曲线Ⅱ代表溴化银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故A错误;
B.常温下,当﹣lgc(Ag+)=6.0时,c(Ag+)═1.0×10﹣6molL﹣1,此时c(Br﹣)=10﹣6mol/L,Ksp(AgBr)=c(Ag+)×c(Br﹣)=1.0×10﹣12,故B错误;
C.已知:常温下,Ksp(AgBr)<Ksp(AgCl)当c(Ag+)═1.0×10﹣4molL﹣1时,溶液中c(Cl﹣)=10﹣6mol/L,c(Br﹣)=10﹣8mol/L,Ksp(AgBr)=1.0×10﹣4molL﹣1×10﹣8mol/L=1.0×10﹣12(mol/L)2,Ksp(AgCl)=1.0×10﹣4molL﹣1×10﹣6mol/L=1.0×10﹣10(mol/L)2,溶液中═1.0×10﹣2,故C正确;
D.加入AgNO3固体后,饱和溶液中c(Ag+)增大,﹣lgc(Ag+)减小,可使溶液由b点变为c点,故D错误;
故选:C。
17.解:(1)从仪器的结构可知M为分液漏斗,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2)安全漏斗中“安全”主要是防气体从漏斗中逸出,漏斗颈部残留液体能起到液封作用,使用时的优点是安全漏斗下端可以不插入液体中,而长颈漏斗下端必须插入液面下,
故答案为:漏斗下端不需插入液体中即可液封;
(3)依题意,乙醇蒸气被无水氯化钙吸收,除去氢气中的乙醇蒸气,
故答案为:无水氯化钙(或CaCl2);
(4)根据提示信息,实验前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否则氢气和氧气在高温下会反应,
故答案为: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5)D装置SiHCl3与H2反应生成Si和氯化氢,化学方程式为SiHCl3+H2Si+3HCl,
故答案为:SiHCl3+H2Si+3HCl;
(6)装置E有三个功能:吸收氯化氢、防倒吸、吸收SiHCl3,“防倒吸”原理:氯化氢不溶于四氯化碳,当氯化氢进入四氯化碳层时装置内气压不会剧减,故不会产生倒吸现象。根据平衡移动原理,NH3H2O+HCl=NH4Cl+H2O,使反应Ag++2NH3H2O[Ag(NH3)2]++2H2O的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银离子浓度增大,导致离子积c(Ag+)c(Cl﹣)大于氯化银的溶度积,生成氯化银,H2进入尾气,
故答案为:防止倒吸;产生白色沉淀;H2;
(7)钠和乙醇生成的氢气有三个功能:排尽装置内的空气,作还原剂,作保护气(停止加热后继续通入氢气),实际作还原剂的氢气质量是未知量,故不能根据钠或乙醇的量计算SiHCl3的利用率,可以根据生成硅的质量计算出SiHCl3的利用率,
故答案为:c。
18.解:(1)为了加快废玻璃粉末的酸浸速率,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搅拌、适当增大酸的浓度,
故答案为:废料粉碎;
(2)三价铁离子于硫氰化钾反应产生血红色络合物,故检验“浸液A”中含有Fe3+的试剂是KSCN,结合分析可知,滤渣B为SiO2,
故答案为:KSCN;SiO2;
(3)加入H2O2只作还原剂,还原CeO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eO2+H2O2+6H+═2Ce3++O2↑+4H2O,
故答案为:2CeO2+H2O2+6H+═2Ce3++O2↑+4H2O;
(4)SOCl2+H2O═SO2↑+2HCl,加入SOCl2的作用是抑制氯化铈晶体水解,
故答案为:抑制氯化铈晶体水解;
(5)醋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醋酸铵溶液呈中性,说明醋酸和一水合氨的电离平衡常数相等,故HCO3﹣的水解程度大于NH4+的,故c(NH4+)>c(HCO3﹣),
故答案为:>;
(6)①已知S2O82﹣与Ce3+反应后的产物为SO42﹣,反应方程式为S2O82﹣+2Ce3+=2SO42﹣+2Ce4+,故其比例为1:1,
故答案为:1:1;
②滴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e4++Fe2+=Ce3++Fe3+;由电子守恒可知Ce3+物质的量等于Fe2+的物质的量,质量为cV×10﹣3molMg/molg,故其质量分数为%%,
故答案为:;
③若其他操作均正确,滴定后俯视读数,溶液体积偏小,结合质量分数表达式可知,最终结果偏低,
故答案为:偏低。
19.解:(1)①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I=V﹣VI,则△H1=△H5﹣△H6=﹣74.8kJmol﹣1﹣(﹣.1kJmol﹣1)=+.3kJmol﹣1,故△H1>0,该反应的气体分子数增多,故△S>0,
故答案为:>;>;
②温度小于°C时,未达到自发进行的反应温度,此时K=0,
故答案为:未达到自发进行的反应温度;
③由图2可知,反应Ⅱ的K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提高反应Ⅱ中CO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方法为降低温度,
故答案为:降低温度;
④结合反应数据可列出三段式
CO(g)+H2O(g)CO2(g)+H2(g)单位mol
起始量
转化量xxxx
终止量1﹣x3﹣xxx
又根据K=1,所以x=0.75,故CO的转化率为%=75%,
故答案为:75%;
(2)从环境保护角度二氧化碳的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故用生石灰吸收,
故答案为:减少因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
(3)①反应V和反应VI均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故~℃时,CH4的量不断减少,
故答案为:反应V和反应VI均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②~℃时,CaCO3开始分解,生成的CO2与H2反应,H2的物质的量分数快速减小,
故答案为:CaCO3开始分解,生成的CO2与H2反应。
20.解:(1)A.镍和钙的电子层数相同,镍的核电荷数比钙的大,则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力:Ni原子大于Ca原子,所以第一电离能比钙的大,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比钙的大,故A正确;
B.基态Ni原子的核外价电子为3d、4s能级上的电子,基态Ni原子的核外价电子排布式为3d84s2,故B正确;
C.基态Ni原子的核外价电子排布式为3d84s2,形成基态Ni2+时,先失去4s轨道上的2个电子,故C错误;
故答案为:AB;
(2)①C、N、O元素都位于第二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电负性:C<N<O,H元素电负性小于C元素,所以这几种元素电负性由小到大顺序是H<C<N<O,
故答案为:H<C<N<O;
②氨气分子中N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34且含有一个孤电子对,则该分子为三角锥形,
故答案为:三角锥形;
③氨气分子中N原子含有一个孤电子对、水分子中O原子含有两个孤电子对,孤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大于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则键角:NH3>H2O,
故答案为:>;
(3)能形成分子间氢键的物质熔沸点较高,甲醇能形成分子间氢键而导致其沸点较高,
故答案为:甲醇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4)根据图知,N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都是3,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N原子杂化类型;共价单键为σ键,共价双键中含有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Ru2+有6对成键电子,需要6个杂化轨道,根据杂化前后轨道数目不变,确定d2sp3补全配体bpy(
)的碳氢键,则1个配体pby中含有21个σ键,1mol配体bpy分子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21NA,
故答案为:sp2;21;
(5)该晶胞中Ni原子个数=、OH﹣个数为2,则y=2,根据图
知,ABDM四个原子形成一个四面体结构、FGHN四个原子形成一个四面体结构,O原子M、N在下底面的投影位于菱形对角线EG离E点处、处,由简单几何知识可确定O原子的投影点,如图;
,该晶胞体积(a×10﹣7cm)2sin60°×2×(c×10﹣7cm)a2c×10﹣21cm3,晶体密度g/cmg/cm3,
故答案为:
;。
21.解:(1)由I的结构简式可知其中所含的官能团有:醚键,醛基,
故答案为:醚键,醛基;
(2)根据II生成III的条件可知,此过程分两步完成,首先是和氢气加成,然后是和溴发生取代反应,根据II和III结构上的区别可知,需要消耗2molBr2,
故答案为:2;
(3)由III生成IV的第一步是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其方程式为:
+NaOH
+C2H5OH;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故答案为:
+NaOH
+C2H5OH;取代反应;
(4)根据IV的结构简式和题目给出的信息,再结合VI的结构简式可知V的结构简式为:
,
故答案为:
;
(5)根据题目给出的原料,结合所给物质的具有的性质可知其合成路线为:
,
故答案为:
。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