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酒行业群雄争霸,谁将成为料酒之王
相比酱油、食醋以及复合调味料,调味料酒(以下简称“料酒”)的热度要明显低一些,但并不影响料酒市场持续扩容的美好前景。
基于品类特性,料酒和酱油一样,同样是消费场景广阔的细分品类,而这也是行业看好其未来成长性的关键。与此同时,目前国内料酒市场仍旧处于市场导入期,尚无绝对龙头的市场格局也让诸多“参赛选手”看到了机会。
目前,放眼整个调味品市场,几乎有酿造类调味产品的企业旗下均涵盖了料酒品类,这也致使这个“朝阳”产品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而在繁荣背后,不同品牌之间的竞争也在加剧,究竟谁能在料酒领域出类拔萃,成为料酒之王呢?
01
料酒正当时
在众多调味品品类中,料酒表现得和其质地一样“醇厚”。
虽然料酒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使用历史,但直至年,行业标准《调味料酒》(SB/T-)发布实施,对调味料酒首次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同年,国家标准《调味品分类》(GB/T-)发布实施,也明确将调味料酒归为调味品。至此,调味料酒才有了明确的定义和隶属于调味品的分类地位。
而到了年,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味料酒征收消费税问题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调味料酒属于调味品,对调味料酒不再征收(酒类)消费税。而该项措施也让料酒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
随着国内消费者生活条件的改善、餐饮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及料酒本身的使用场景广泛,共同推动了料酒品类的快速崛起。据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年至年,我国料酒产量从万吨稳步增长至万吨,复合增长率高达10.8%。其中,年,料酒的产量增速更是高达14.4%,仅次于蚝油。
当前,料酒已然成为继酱油、食醋之后的又一大迅速增长的行业,而从市场规模上来看的话,料酒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超越食醋成为仅次于酱油和复合调味品的第三大品类。
首先,料酒的主要功能是在烹饪过程中的去腥增鲜作用,而且具有较高的品类护城河。比如复合调味品,厨房经验丰富的消费群体可以用基础调味品根据自己的口味需求来搭配,但对于食材去腥,料酒具有其他品类所不具备的优势,并且同时还有提味增香的效果。
其次,料酒适用的菜品广泛,近乎所有鱼、肉、禽类等荤菜的烹饪过程中几乎都会用到,而且单个菜品的用量并不小,这也使得料酒比酱油、食醋具有更高的使用频率,这是该品类市场持续扩容的基础。
而且,从消费属性上来说,料酒并没有太强的地域属性。和其他调味品品类主打的风味不同,料酒更多的是满足消费者的去腥的功能化需求,消费者接受程度高,不存在明显的地域属性,这是料酒在近几年来渗透率不断提升的关键。
此外,相比其他调味品品类,料酒的毛利率并不低。年至年之间,以料酒为主营业务的老恒和酿造是唯一一家5年平均毛利率在50%以上的企业;而包括海天味业、恒顺醋业、千禾味业、仲景食品、日辰股份、佳隆股份等企业在该期的毛利率均低于50%。
02
群雄共饮一杯“酒”
与广阔的市场前景不同,目前国内料酒行业的市场格局依旧高度分散,这也让不少非专业料酒企业嗅到了商机。
根据中国调味品协会著名品牌企业百强数据显示,年百强企业调味料酒销售收入17亿元,产量33万吨。年百强企业中生产调味料酒的企业就有18家,-年百强企业中生产调味料酒的企业数逐年增长。
目前,国内料酒行业的主流企业中,既有传统的料酒企业,如老恒和酿造、北京二商(王致和)、同康等;也有其他将品类延伸至料酒领域的调味品企业,如海天味业、恒顺醋业、中炬高新(美味鲜)、千禾味业、山东鲁花、李锦记、太太乐等;而众多黄酒企业也在抢占料酒市场,如古越龙山、会稽山、金枫等。此外,上海鼎丰、浙江五味和(湖羊)、统万珍级、宁波佐餐王、上海宝鼎、辽宁郑友和、哈尔滨正阳河、湖北土老憨、青岛灯塔、沈阳含饴、贵阳味莼园、天津利民、北康酿造、八道酿等众多区域品牌在料酒领域也有所布局。
而除了上述企业之外,根据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年5月21日,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在业料酒相关企业共家,其中制造业占比约64.5%。年新增的料酒相关企业最多,约家,年成立的料酒相关企业约为57家。
这种群雄角力的场面,也导致料酒品类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更为关键的是,基于“酒醋同源”的品类关联和国内食品工业的不断进步,当前料酒行业进入的门槛并不高。
过去,国内市场上的料酒称得上是“鱼龙混杂”。
首先从工艺上来说,过去料酒主要分为酿造料酒和配置料酒两种。其中,酿造料酒的原料主要以黄酒为主,添加一些香料和食用盐制作,配料表中主要成分是水、大米、小麦、盐或者香辛料;而配置料酒则以水、食用酒精和少量黄酒为原料,而为了增加配置料酒的色泽和香味,还添加焦糖色、谷氨酸钠、呈味核来增加色泽。
其次是过去的行业标准已当前产业发展存在错层。此前,料酒的行业标准主要以《烹饪黄酒QB/T-》和《调味料酒SB/T-》为主,但这些标准执行周期已经较长,无法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
而为了为了引导、规范料酒的健康发展,中国酒业协会制定了《谷物酿造料酒》团体标准,并于今年4月1日实施,同时由中国酒业协会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谷物酿造料酒”证明商标图形已于9月14日获得批准。
据了解,该团体标准由江南大学等12家单位作为起草单位。T/CBJ-谷物酿造料酒标准定义规定了谷物酿造料酒以谷物为主要原料,经加曲、酵母等糖化发酵剂酿制而成的酿造酒为基酒,添加食用盐(可加入植物香辛料、食品添加剂焦糖色),制成供烹饪用的液体调味液;同时对天然植物香辛料提取物要求以天然植物香辛料为主要原料,经相关提取工艺获得的含天然香源成分的提取物(食用酒精提取除外)。相比现行的料酒标准而言,从标准定义就明确了只有谷物酿造料酒的生产配料为不能添加食用酒精(包括香辛料提取工艺)产品,提升了料酒的生产工艺。
目前,国内主流的料酒知名企业均已获得了“谷物酿造料酒”证明商标的授权,比如老恒和酿造、恒顺醋业等。
显然,谷物酿造料酒的“团体标准”和“商标”的发布,对规范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推动料酒行业高质量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也必将会促进其他企业转型生产谷物酿造料酒,促使行业竞争由价格竞争转向品质竞争。因此,可以预见的是,正处在市场导入期的料酒当下已经迎来了新一轮的黄金发展周期。
03
谁会成为“料酒之王”
根据目前整个料酒市场的发展情况看,整个品类尚无一家独大的龙头企业,而随着赛道的拓宽和加深,也给各大企业带来了冲击行业龙头的机会。
但究竟谁能坐上料酒品类的第一把交椅呢?
据中酒协年上半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国内料酒的静态市场规模在70亿-80亿元,但远期或增长至亿元左右,但目前国内的千家料酒企业大多以中小企业为主,前五名的企业市占率不过17%,其中龙头企业老恒和酿造约占8%,随后的王致和和老才臣、恒顺醋业等规模分别在3.5%到1.7%不等。
如今三年过去了,上述市场格局早已被改写。
作为料酒领域的老牌劲旅,老恒和酿造早在年就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据老恒和酿造最后一次发布的业绩报告显示,年,料酒依然是老恒和核心产品,该品类在当年实现营收6.13亿元,比上年增加0.7%,占公司总营收的67.0%。
天有不测风云。随着老恒和酿造因未能如期刊发年年报内容,公司提出停牌,公司股票于年3月30日上午9时暂停交易。今年3月底,老恒和酿造再发公告,延迟刊发年全年业绩及年全年业绩,公司股票继续停牌。
不过,老恒和酿造的停牌并未让其他对手在料酒品类中持续攻城拔寨。
其中,恒顺醋业自年推出了第一款料酒产品以来,料酒已经成为恒顺醋业继食醋之后的第二大产业。据其年财报显示,恒顺醋业的料酒实现营业收入为3.15亿元,同比增长28.57%;年财报显示,恒顺醋业料酒实现营业收入3.21亿元,同比增长1.2%;年第一季度,恒顺醋业料酒销售收入1.07万元,同比增长17.5%。
图片来源:恒顺醋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