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查特效凉茶这位悄悄加料的老板

炎炎夏日

怕上火,喝凉茶

熬夜加班,喝凉茶

消暑健脾胃,喝凉茶

……

“喝凉茶”可能成为

很多广东人的日常习惯了

但让广东街坊担忧不已的是

部分商家为提高凉茶“疗效”

吸引回头客,增加营业利润

在凉茶里添加西药成分

(媒体报道截图)

鉴于近期多地出现凉茶非法添加药品案例,值此特殊关键时期,白云区市场监管局广泛组织开展全区凉茶行业违法经营行为专项整治。

执法人员针重点检查经营店铺是否具有经营资质,是否非法添加药品,是否有宣称治疗感冒、发烧、咳嗽等涉及治疗疾病功效的广告载体等。

如果查出来了会怎么样?

近日,有一家凉茶铺的老板,

因销售“西药凉茶”

被判刑了

追求疗效利润,凉茶内加西药

年初,谢某香开始在白云区某街34号经营凉茶行,后谢某香纠集曾某,在凉茶行经营期间,在出售的凉茶内添加药品粉末,直至年5月7日被查获。

经鉴定,谢某香、曾某生产的凉茶中,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醋酸地塞米松等成分不符合要求,检验结论为不合格。

谢某香供述称,感冒茶、止咳茶、咽喉茶的价格是7元,口腔茶的价格是8元,正常每天能销售40瓶左右,咽喉茶、口腔茶每天大概能卖10瓶左右。

检察机关:十倍惩罚性赔偿

诉讼中,白云区检察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主张谢某香、曾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侵害了众多不特定消费者合法权益、危及消费者人身安全并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两人的销售总价款分别为3.36万元及0.42万元。对此,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对谢某香、曾某处以价款十倍惩罚性损害赔偿,即谢某香应承担33.6万元的赔偿金,曾某在4.2万元范围承担连带责任。同时,两人在广东省级以上电视台或全国发行的报纸公开道歉。

法院:构成犯罪+支持十倍赔偿

白云法院经审理认为,谢某香、曾某结伙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均应当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其中,谢某香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是主犯;曾某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是从犯,应当从轻处罚。

白云法院判决,被告人谢某香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一万元;以同罪判处被告人曾某有期徒刑七个月二十天,并处罚金二千元。

同时,作出刑事附带民事判决,判令谢某香支付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的赔偿金33.6万元并在省级以上媒体道歉,曾某在4.2万元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

宣判后,谢某香对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部分提起上诉。广州中院经审理后,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温馨提醒

从正规渠道购买凉茶饮用

消费者饮用凉茶时,要通过正规合法渠道或在具备相关资质的店铺中进行购买,必要时可查看凉茶产品的标签标识是否正规、合法,凉茶店铺是否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的资质等。

不应过度迷信对凉茶功效的宣传

凉茶不是药物,它是一种植物饮品。广大消费者在饮用凉茶时,应把凉茶当作普通食品看待,不应追求或过度迷信商家对其功效方面的宣传。

发现违法行为及时举报

消费者如发现凉茶销售者存在无证经营的情况,或怀疑凉茶生产经营者有非法添加西药等违禁物质的违法行为,应及时主动向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投诉举报,举报热线。

来源

白云法院陈淑娴

编辑

陈若兰

编审

罗盛光温穗章

审核

刘海裕

白云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16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