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凭这杯水,领先了全球2500年
上善若水
出处:《道德经》第八章
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百度汉语解释: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里实际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百度百科解释:
上善若水,汉语成语,拼音是shàngshànruòshuǐ,意思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
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上,善若水,指最高的品质应该和水一样。
新枝晚来迟。金阳老师作品
金阳解读:
上善若水这个成语,来自《道德经》的第八章。
《道德经》的81章五千言里,都是在阐述着万物中每一个物质存在的状态,如何符合道。而老子在他的第八章当中,用一个我们今天都看得到摸得着的状态——水,来表达那个最好的善的状态,也是最接近符合道的状态。老子为什么要用水来表达呢?其实老子是非常有深意的。特别是老子又用“上善”这个概念,来给它定格了一个更高境界的存在状态。
我们看到的一切,每一个东西都有符合道的东西。就是说一切存在的里面,一定都有善。这个善是什么?这个善就是我们看不见的、但又决定着这个物质存在的无形的东西。比如说谷子、小麦,包括一切的食物,一切的植物、动物,如果没有善,它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为什么万物里面都有一个善,因为“有无相生”,“有”和“无”的概念,是在《道德经》第一章里讲的,它说的是,每一个存在,是因为它有了“无”这个存在状态,它才有意义。就相当于我们人的存在,并不是我们外在多有意义,而是因为我们内在的智慧才有意义,所以我们内在智慧这个无形的“无”,才是我们身体里“善”的东西。
这个“善”也连接着那个“道”。
但水本身不是道,水本身就是个物质存在。只是水存在的状态,比其它一切存在的状态,更接近于道的存在状态。老子用了好多个表述来进行说明水的善的特点。
首先,水善利万物。水有滋养万物的力量,所有的植物都需要水,没有水它就会旱死了。水滋养万物,但它利万物而不争。老子说圣人不争,就是不争有形的名和利。举个例子,我们看到的酒、醋、荼,各种饮料,里面主要以水构成。就说茶,我们今天喝的茶,不管是绿茶,还红茶,其实就是烧开了一壶水,把茶叶用水一冲,这一杯东西就不叫水了,就叫茶了。但是茶,离开水它就不是茶,它只是茶叶,如果不用水冲,茶能滋养人的这种东西就不存在。水把这个名让给了那个茶,自己退到了后面。我们都讲茶水茶水,先讲茶,后讲水,因为水都退在后面。因此水的本身,拥有着这种不争的品德,老子说它符合道,这是第一个善。
水没有固定的形状。水烧到度以上,它就变成了蒸汽;到零下它就变成了冰;而更多的在常态时,水的形状,随着容器的变化而变化。水本身没有固定的形状,其实是个大智慧。我们今天的人,特别容易被自我的小我所束缚,很难融合在另外一个状态里,这是我们性格当中很难克服的一种弊端。所以老子用水没有形状的状态,来启迪我们,要符合水的这种智慧状态:我们每个人在任何一个环境当中,能不能放下小我,适应环境,从而跟整个的大我融为一体?这是一个智慧,有了这个智慧,我们就可以随物成形。这个智慧是我们人性修为当中一个很高的境界,而水,它自然就拥有这种境界和品格,这是我们要学习的。
水能往低处走。有一句话,叫“水唯能下方成海”。这告诉我们,如果能像水一样,时时刻刻能把自己的名誉、地位,那些自高自傲的东西消弱降低,我们就能接近于水的品格和内在的那种道性,就可以成就大我。当我们把小我放下的时候,我们就能融入大海,我们的境界就如同大海,无边无际了。所以在这里,老子是给了我们一个更高的警示,就是我们能不能像水一样,“谦下”,“水唯能下”讲的就是符合道的“谦”的状态。谦卦,在《易经》当中,也是最好的卦。“谦谦君子”,这是儒家文化里最推崇的一个状态,当我们一个人能做到谦虚时,有百利而无一害,无往而不利。但是我们今天很难做到。为什么?因为我们总是觉得自己还挺了不起,觉得自己要有面子,觉得自己好像还有个身份,很难把自己放低,这其实是我们性格当中的一个缺点。我们如果能够在水的状态里得到这种“谦”的启示,我们就能够把自己的格局和自己的修为练得更大更高。这是在“上善若水”成语当中,能够给予我们更高的智慧境界。
水有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老子在他的文字当中,曾经写过一段叫“弱者道之用”,水在用的时候都是一个弱的状态。但是,“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就是说水虽然是最弱的,但是水滴石穿。这说明水有一种持之以恒的道性。有句话,叫“一江春水向东流”,说水在向一个方向走的时候,不管遇到怎样的阻拦,它都不会放弃,它都会一往无前的往前走。我们今天看“滚滚长江东逝水”,它就往东边一直流,没有任何东西能阻碍住它,有阻碍,它也会绕过去,所以水拥有持之以恒、坚韧不拔、能屈能伸的智慧。
“水”所拥有的这些品质,承载着“道”属性当中各个存在,它符合道的不争,它符合道的利众生、利万物,符合道的“谦下”,符合道的持之以恒。水的无状之状,它的用是弱的是慢的,但是它无坚不摧,所以它符合道的用。道的用就叫善,而水的用就符合善。特别是,水所能带出来的那种道的属性能量,能够启迪我们人的智慧的状态,是最全面的,甚至是最高的。因此老子把水的善称为上善,而不是一般的善。
老子用“上善若水”,就是让我们来效法这个水的上善之德。所以我们就知道了,我们这一生如果想获得最圆满的那种道性,达到最符合道的状态,就得好好学习水。
这就是老子“上善若水”这个成语,留给我们最深邃的智慧。
翠云漫眼。金阳老师作品。
特别感谢金阳老师指导,林美玉老师整理编辑,李社灿师兄整理文字音频,制作喜马拉雅FM金阳论道栏目,安小艺老师访谈与坑坑师兄公关协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8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