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酵素是智商税,我们到底要不
酵素流行了好几年,想必大家对它多少有所耳闻。“酵素”这种说法是从日语翻译而来,似乎自带一种“听上去就感觉有用”的特质。
酵素通常是一种或多种植物原料经微生物发酵而来。可用于发酵的原料常有谷物、水果、蔬菜、菌菇、中药材等,如苹果、桑葚、糙米、胡萝卜、玫瑰花、白首乌、葛根等。
酵素的营养成分
乳酸菌、酵母菌、醋酸菌、纳豆菌、芽孢杆菌等经常被人类请来做发酵菌,通过设置一定条件,让这些微小的生物一边吃食物“续命”,一边从事“发酵转化工作”。
酵素最终的营养物质包括,食材本身的营养成分(氨基酸、维生素、膳食纤维),微生物自己(益生菌),微生物转化产生的营养活性物质(酶、多酚、酸类),微生物生长代谢产生的物质(丁酸盐、抗菌物质)。
食物经过微生物发酵后,营养成分增多。
拿酵素主要的功能酶——大名鼎鼎的超氧化物歧化酶(以下简称为SOD)来说,它把人体内被氧攻击而产生的“超氧自由基”转变成过氧化氢(H2O2),后者再被酶转化为无害的水(H2O),以此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细胞健康,则器官和组织健康,人体也健康。
我们是否需要吃酵素
理论上来说,当人们营养摄入不足(饮食质量差)、营养需要提高(经常出差或加班)、营养损耗增加(吸烟、饮酒、熬夜)时,外源性的营养补充可以提供帮助。
一般消费者面对自己的健康问题(便秘、慢性疲劳、肥胖、失眠等),听闻只靠“吃”就有用,接受度普遍较高。
其实除了酵素,还有很多办法可以帮助改善健康问题——
新鲜蔬果的膳食纤维本就不少
发酵的奶制品能提供优质蛋白质和益生菌
充足的水分可以促进新陈代谢
睡眠能够保护身体免受氧化应激的影响
运动可提高体内SOD含量和活性
有人说酵素是“智商税”,恐怕有点严重,但确实有消费者用下来感觉投入与获益不相称。人们对食用酵素的追捧源于它涉及需求很高的关键词,如“减肥瘦身”“抗糖燃脂”“改善睡眠”“润肠通便”“美白淡斑”。
实际上,酵素食品多属于功能性食品,其中的成分虽具备健康功效,却不能与药品的治疗作用相提并论,效果立竿见影的很少,需要配合长期的生活方式改变才能改善健康。
很多酵素食品声称的功效更多基于细胞与动物研究结果,欠缺针对人体的研究,摄入后经过复杂的人体转化,是否同等有效、对人体是否有类似的健康益处都还要进一步研究。
缓解健康焦虑不等同于有效,如果某酵素产品听上去可以针对所有健康问题,让您感觉“吃了就能直接减轻症状”,应当谨慎。
“先减后加”补酵素
我们应先“减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熬夜、喝甜饮料、久坐、吸烟、饮酒等),增加有益健康的营养成分(如抗氧化物、酶、益生菌等)。
如果一个人早喝酵素晚熬夜,或者这边服用酵素片那边吃高盐、高油的食物,那“没有效果”也不足为怪,酵素如此,其他保健食品亦如此。
我们可以利用酵素的有益营养成分为健康添砖加瓦,但不能让它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买单。
这种“酵素”=自制水果酒
之前流行过的类似于自制水果酒的“酵素减肥”产品,其实是借了上文提到的酵素之名,并不具备减肥功效,反而添加了很多糖分,且质量无法保证。吃这种“酵素”还不如吃新鲜水果。
作者:田 芳医院营养科主管营养师
本文首发:家庭用药杂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