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西关的细蓉传说

一勺鲜汤,半寸韭黄,

四粒云吞,九钱面线。

一碗小小的云吞面,几乎每一家传统的粤式粉面店都会有。看似普通,却是广州传统美食的招牌之一,每个广州人心目中也都有独属于自己的一碗云吞面。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一碗云吞面的故事,不仅讲味道,还讲面店们做好一碗面的坚持和执着。

蔡澜心目中的完美细蓉

丽的面家的云吞面,是美食家蔡澜心目中的完美细蓉(小份云吞面),也是许多老广心目中的地道美味。

美食导报,赞

“全世界最高的奖项都拿齐了,已经没有奖项可以拿了。”走进位于多宝路的丽的面家,虽然它在美食界早已荣誉加身,但无论是招牌还是内部装修,却并不显得气派。

丽的面家是香港何洪记旗下的品牌,传统鲜虾云吞面是店内的招牌产品。80年来,不在乎成本,坚持传统手工制作。工作人员表示:“没生意可以不做,但出品绝对不可以改变,我们坚持用传统的做法,使用竹升制面。”因此,许多食客兜兜转转后又回到丽的面家,就为了吃上一口柔软而弹牙的面,喝上一口清而味浓的汤。

在这里,如何享用云吞面也有方式方法。先饮一小口茶,意为清口,再盛四分之一汤匙的浙醋,一饮而下,全身舒畅。吃云吞面时先夹上面的面闻一闻再放下,可感受扑面而来的面香味,然后夹一块“咸酸”入汤,一泡即食,意为开胃。接着用汤匙喝一口汤,再吃一口面,接着吃云吞。

不在乎成本,坚持传统手工制作,只为做一碗好的云吞面是丽的面家80年来的坚持。

一心做好一家店

位于西关大同路深巷里的吴财记面家,传承至今已来到第三代,它既是街坊的老食堂,也是游客们的打卡点。

店内还原了祖辈挑担叫卖云吞面的场景装备。

如今的吴财记不仅仅是一家面馆,更像是一座面食文化“博物馆”。店里甚至还原了祖辈挑担叫卖云吞面的场景装备,一桌一椅,一门一窗都充满了西关风情。

美食导报,赞

从无牌经营的街边小摊贩到入室经营,再到上榜米其林指南,这一碗面一做就是69年。年,创始人吴财桂在六二三路容安街口设档,创立吴财记面家。年,因故暂停营业。年,在相关部门的协助下,加工生面条,深受街坊欢迎。年,成为当时广州第一批个体户,并搬到当时比较繁荣的梯云路。年,吴财桂买下了大同路和隆里的一栋房子,也就是今日我们所看到吴财记面家的店面。刚买回来时这栋楼只有一层半高,慢慢才扩建到如今的三层半。

现在,吴锦云是面店的老板,也是手艺的传承人之一。每天一大早,吴锦云就会爬上那足足有60°倾斜角的简易梯间去制面间开粉、揉面、压面、打面、切面。他介绍,面团揉好后再用竹竿压一下面团,面就会变得更劲道。竹升面挑选的竹竿也有讲究,竹竿要够粗大,保证有较大的覆压面,才可以代替人的双手。一边压打一边移动,让面团受力均匀,渐渐变成一条摊开的毛巾,这样就可以切面了。

吴锦云说,吴财记面店坚决不开分店,也不让别人加盟。虽然每天都有很多人致电谈合作事项,但都被他拒绝了。因为吴财记面店属于家庭小作坊,全部都是自己监督生产,开了其他店就无法保证每家的出品质量,那就不是最传统正宗的味道了。他认为,吴财记有自己的历史,不该学其他面店开分店。

有食客天都要吃

西关竹园,广州唯一上过《舌尖上的中国》的竹升面。

西关竹园,广州唯一上过《舌尖上的中国》的竹升面,因为在全国观众眼前露了一把脸,成为了无数街坊和游客慕名而来的地方。

创始人李世林与竹升面结缘是在20余年前,彼时他40多岁下岗,一下失去了生活来源。恰好做过竹升面的父亲建议他学习制作竹升面:“我所知道的东西会全部交给你”,这总归是一门手艺,能赖以为生。就这样,李世林开始了他与竹升面的缘分。

李世林的第一间西关竹园开在了和平中路,后来因为高昂的租金,西关竹园经历了多次乔迁,由和平西路至和平中路,最后才搬到十八甫及荔枝湾,目前共有这两间门店。

美食导报,赞

西关竹园的竹升面爽脆弹牙,韧性十足,周边不少街坊已经把它当成自家饭堂,每天都到店打卡。有一位50多岁的食客,每天晚上12点都会到店吃面。即使是狂风暴雨,也从未间断,一吃便是3年多。直到有一天这位客人没有来,李世林开始感到担心,预感有坏事发生。连续等了10天后,这位客人的老婆来打包捞面,他才知道这位客人已中风。

李世医院看望这位食客,并让店医院给他。在李世林看来,他不仅是顾客,更是朋友。“这是我做几十年生意最感动、最印象深刻的一个客人。我感受到了工作的成就感。”他说道。

一口面,一口汤,

用一碗云吞面开启老广生活。

你心目中的云吞面是什么味道?

欢迎留言告诉导报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50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