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构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化学观念以及
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培养学生具备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并不仅仅是德育教师的任务,也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因此,笔者认为,把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渗透于日常课堂教学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实现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科学素养、社会参与意识及实践能力。
1化学核心素养的涵义
在化学的学习中,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主要指的是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微观想象能力、直观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运用能力。这些化学思维和能力是化学核心素养的基础,化学核心素养的是让学生在学过相应的化学知识之后,能够运用这些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且能够准确地表达。
2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1知识生活化,培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很多化学知识都源于生活,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被生活事实所吸引,进而对其中所蕴含的化学因素进行思考,激发学习欲望,并借助已有的知识体系对相关问题进行解决。因此,将知识生活化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有效策略,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一是从生产和生活实际中提炼出含有化学信息的素材,素材应具备真实性、针对性,符合实际,能与本节知识实现良好对接,最好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这样能使学生对素材中蕴含的化学知识有更加深刻地体会,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实际问题,在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培养社会责任感。
如在学习“氮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时可以先谈一下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强调氮氧化物的生成机理及危害,呼吁同学们保护大气环境;如在学习“溶液的渗透压”时提出问题:为什么临床上使用的生理盐水浓度是9g/L的呢?这个浓度能不能随意更改呢?学生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会思考原因,进一步懂得尊重科学就是尊重生命;再如学生“盐类水解”教学中,教师在导入阶段提供苏打水饮料的实物展示,接着抛出问题:NaOH溶液能作为功能饮料吗?为什么不行?这种导入方式既能够与生活衔接,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科学知识认知水平。二是强调化学知识在生活领域的应用。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指导生产生活实践。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化学知识的应用,启发学生从科学角度解释某些现象的原因,会使其科学态度进一步增强。
2.2合理构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化学观念以及应用的素养
核心素养不只是要能够解决某一门学科或者是一个领域的知识对学生的素养的培养。在中职化学的教学中,教师要能够通过化学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分子观”、“物质的反应观”以及如果应用这些观念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举“刚削好的苹果与久置的苹果比较,颜色上有什么变化?”这一例子,引发学生的思考,从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氧化还原反应。让学生明白化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常见的,也是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再运用初中学过的置换反应来引出氧化反应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从学生的化学观念出发,不但让学生在思想上对氧化还原反应有了正确的认识,也让学生明白了该反应的应用意识。在这个过程中也是让学生从化学现象的角度研究教育,符合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需要。
2.3运用实验探索来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
化学教学因为有实验课使之充满了趣味性。可以说,如果化学课不能探索化学实验教学,就失去意义和价值。因为运用实验探索可以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所以教师指导并鼓励学生在化学学习中进行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意义重大。例如,在铜和浓硫酸的实验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实验的结果和现象通过理论分析进行大胆的预测。然后进行实际操作实验。从学生的认知上来说加热会生成硫酸铜和二氧化硫,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体生成溶液变蓝,实际上是有气体但溶液不会变蓝,而是呈褐色有白色固体混有少量黑色固体,这会导致学生的认知冲突,在动手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运用化学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对浓硫酸的性质分析引导学生自己寻找回答,让学生讨论互动,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认知,这样教师可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构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氛围,从而来培养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实验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进行诱导分析,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实态度,积极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
2.4抽象形象并重,培养化学学科思维
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学习化学课程中必备的两大思维能力,宏观辨识的过程多数是形象的,而在微观方面进行深入探析却需要抽象思维能力;认识物质的变化多数是形象的,而探寻物质变化的规律及相互之间的平衡却需要抽象思维能力,因此,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首先谈一下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用化学的语言准确描述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性质,化学反应的现象、条件,反应前后的物质形态变化,生活中的物质和化学课中的化学式之间的联系,增强宏观辨识能力,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大量的形象素材。其次,重视培养抽象思维能力。中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普遍薄弱,他们对一些概念、规律、物质的空间结构缺乏认识。
教师可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图片、视频、动画等信息技术的产物,将不可视的抽象结构、变化转变为可视化的动画和视频,这种直观认识能帮助学生从微观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深化空间思维能力,并预测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质和可能发生的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观念,并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如在“电解质”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解离”的概念,插入动画演示“解离”过程,学生可以从微观角度看出化合物如何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转变为离子状态的过程。而对于盐酸的“完全解离”和醋酸的“部分解离”这两个关键词,可以设计两个图片,分别是盐酸溶液和醋酸溶液内部的微观粒子图,学生通过观察、辨析强酸和弱酸溶液组成的异同,能够从微观层面理解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培养微观探析的素养,并初步预测弱酸在溶液中可能存在平衡。
2.5了解学科历史与现状,激发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
化学在我国古代很早就已经出现,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化学实验在西方也很早兴起,化学的研究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直到现在它已经演变成人类主体的经典学科之一,在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融入对化学史的解读,然学生感受到先人的智慧和力量,这些相关的历史或者故事使学生了解到一次又次的失败也不能阻挡先人们探索真理的脚步,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很好地完成实验,正是他们的不屈不挠成就了我们现在的文明。当然,了解化学的发展现状以及化学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改变也意义非凡。
在教学中,要求我们的教师要紧紧抓住化学学科的发展现状,将目前化学方面所取得的突破与进展渗透到学科教学当中,让学生体会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建立绿色的化学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激发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是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去激发追求新知识的动力,建立科学的学科研究方法,让学生了解国家强盛和民族发展是需要无数个人去努力克服困难,倾心付出,让学生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懂得关心社会,有责任担当,具备家国情怀。通过这些使学生了解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是他们的必备品格,化学学习的更高层面的意义是报效祖国,造福人类,学生们服务社会和贡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得到增强。
3结语
综上所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素养意识,成为具有丰富人文底蕴、伟大的科学精神的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职生,是时代赋予教师的迫切使命。核心素养培养在化学学科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有利于中职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化学学科素养,提高学生搜集、分析、处理化学信息的能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