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榨菜之后,又有两家巨头股价大跌酱油醋
蝴蝶效应的由来
“一只蝴蝶在巴西的亚马逊热带雨林轻轻扇动翅膀,就可能导致两周之后的美国得克萨斯州出现一场龙卷风。”
年,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在一篇提交给交纽约科学院的论文中分析了这个效应,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是说,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引发整个系统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如果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蝴蝶效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恐怕是最合适不过的。
涪陵榨菜的闪崩
蝴蝶效应适用于天气,更适用于宏观经济、适用于股市。
7月31日,由于业绩增长远低于预期,涪陵榨菜股价狠狠地来了个跌停。
受益于多次涨价带来的利润增厚,涪陵榨菜股价过去3年大约上涨了5倍,成为食品饮料行业标杆性企业,人称“榨菜中的茅台”。
“产品提价-股价上涨”的逻辑简单而又清晰,以至于很多投资者养成惯性思维,认为这种利润+股价的同步高增长可以一直持续下去。
直到前天涪陵榨菜公布了年上半年的业绩,让众多投资者眼镜碎了一地:
上半年实现营收10.86亿元,同比增长2.11%;净利3.15亿元,同比仅增长3.14%。
这是一个几乎停滞的数据!
涪陵榨菜的跌停,也引发了不少人的思考,这会不会引发大消费类白马股的崩塌?毕竟之前的典型大白马东阿阿胶(.SZ)已经崩塌。
涨了几十倍之后,东阿阿胶的“水煮驴皮”已经涨成了奢侈品,再加上广大网友们智商日益提高,意识到这玩意跟猪皮、牛皮的功效没啥区别,阿胶卖不出去再自然不过。
阿胶毕竟是远远脱离群众日常生活的奢侈品,所以东阿阿胶股价的崩盘,并没有引发其他食品饮料行业股票的波动。
但这次涪陵榨菜的跌停不一样了,榨菜是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食品,因此它更像是那只可以挥动翅膀的蝴蝶,它的跌停更容易引发人们的联想:其他大消费类股票会不会也遇到增长天花板了?
海天的基本面如何?
8月1日,涪陵榨菜再度大跌超过6%。这一天,“蝴蝶效应”在股市也正式出现:
截止当天收盘,海天味业(.SH)下跌3%,恒顺醋业(.SH)更是大跌近6%。
一个是最著名的酱油公司,一个是著名的醋类公司,两大调味品公司同一时间放量下跌,很难说这不是大资金的集体行为。
先来看海天味业。
7月1日,海天味业的股价达到最高的.55元,最高市值亿元,距离亿大关只差临门一脚。
但此后一个月,海天的股价走出缓步下跌走势,目前96.90元的股价距最高点已经跌去10%以上。
作为一只连续多年上涨的长线牛股,海天味业的业绩自然是稳定增长。
最近十年,公司营收从44亿涨到亿,翻了近3倍;净利润增幅更大,从8亿涨到了43亿,翻了4倍。
(-海天味业净利润情况)
海天的天花板到没到,当然要看最近的财务数据。
年,海天味业营业收入.34亿元,同比增长16.8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65亿元,同比增长23.6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75亿元,同比增长18.05%;
整体毛利率46.47%,同比提高了0.78个百分点。
年一季度,海天味业主要财务数据如下:
营收54.90亿元,同比增长16.95%;
归母净利润14.77亿元,同比增长22.81%;
扣非净利润13.97亿元,同比增长21.46%;
毛利率同比减少0.9%,为45.78%。
对比年的主要财务数据和年一季度的数据,可以发现,海天的业绩一如既往的增长,各项主要财务数据增速基本没有变化。
但股价呢?从年10月底54元的低点涨到今年7月1日元的高点,正好翻了一倍。
股价增速远远大于业绩增速,海天味业的回调,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东阿阿胶和涪陵榨菜的股价闪崩,都是与卖不动货有关,所以海天未来会如何,自然取决于销售情况。
前段时间,有投资者问海天公司:“咱们海天的年产能是多少?实际产能利用率是多少?其中酱油的产能是多少?实际产能利用率有多少?”
海天董秘回答:“年整个公司的产能超过万吨,产销率达到98%,整体产能的利用率在95%以上,谢谢你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