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料不加价,这样的凉茶你敢喝吗
春风掠过,炎夏将至,虽然疫情让大家戴上了口罩,但是也没有挡住小伙伴们对冷饮的热情。在东南沿海地区大家都有喝凉茶的习惯,尤其是广东一带,几乎每条街上都有一两家“老字号祖传秘方”凉茶铺。
这些凉茶都是店主们按照中药经典方剂配制的具有消暑祛湿,清热解毒功效的配方茶饮,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有些商家为了突出凉茶功效,偏离了凉茶的文化和内涵。
案例简介
CASEPROFILE
李某清、卢某梅二人在广州市海珠区经营凉茶店铺,销售自制凉茶。为了增加凉茶销量,自年11月起,自行购买并在凉茶中擅自随意添加西药,对外以治疗感冒等疾病的所谓“特效凉茶”进行销售。
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检察院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发现李某清、卢某梅非法生产、销售添加西药的凉茶危及消费者的生命健康,遂于年8月1日立案。经调查,李、卢二人均不具有医师或药师资质,亦无医药从业许可和从业经验,其在凉茶中添加西药系无医药之依据,亦无明确操作规范。经鉴定,在李某清、卢某梅售卖的凉茶中含有醋酸地塞米松、对乙酰氨基酚、醋酸泼尼松、布洛芬、金刚烷胺等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的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基本都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版二部)收载的化学药品。
直至案发,二人生产、销售添加西药的凉茶共计元。因为二人添加西药成分的质量、种类、批次均无法查证,每次添加亦无固定剂量标准,购买者多为偶然经过的路人,因此无人对此事进行举。报或诉讼。在检察院向社会公告期限届满后,本案由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
司法裁判
JUDICIALDECISION
海珠区检察院于年10月17日提起诉讼,依据《食品安全法》第条第2款等规定,诉请两被告承担惩罚性赔偿等民事责任。
年1月23日海珠区法院作出判决,判处两被告在承担刑事责任的同时,支付已销售价款十倍的惩罚性赔偿金0元,并在全国范围发行的媒体上赔礼道歉。
小律释法
XIAOLVINTERPRETATION
本案中,二被告在凉茶中添加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的化学成分,违反了“不得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食品安全法》第条第2款规定的惩罚性赔偿,并未要求以消费者人身遭受损害为前提。该款规定属于食品安全法对于食品安全领域所作的特别规定,旨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由于食品价额一般不高,惩罚性赔偿以造成人身损害后果为前提,不利于鼓励消费者维权,也不利于惩治和防范食品违法行为,净化食品安全环境。
同时,根据《食品安全法》第条的规定,经营者只有在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时才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
但是“明知”是当事人主观心理状态,消费者举证难,法院认定也难。为此,相关司法解释作了进一步明确,对于司法实践中较为常见的情形进行了列举,分别是:已过食品标明的保质期但仍然销售的;未能提供所售食品的合法进货来源的;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进货且无合理原因的、未依法履行进货查验义务的;虚假标注、更改食品生产日期、批号的;转移、隐匿、非法销毁食品进销货记录或者故意提供虚假信息的。以上情况下,法院可以直接认定为明知,如有遇到上述情况,可以直接报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向法院提起讼诉。
小贴士
TIPS
凉茶是各地人民群众根据当地的气候、水土特征,在长期预防疾病与保健的过程中,食用、总结出的一种日常生活饮料。
夏日来临,各位朋友在家调配凉茶的过程中,切不可盲目添加西药成分或来源不明的药材粉末,最好按照中医药典籍记载的经典名方配制,所需成分到大型超市或药店购买。对于不懂药理不善制备的小伙伴,医院门诊购买,避免发生意外。
来聊
你喝过最好喝的凉茶是什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5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