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做饭的人,都自带光芒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中医院哪家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文/怀左同学

01

双十二,别人都在挑衣服买礼物,我熬夜到凌晨两点,边查资料边看东西,最后选了两口锅、一个绞肉机,一张案板,外加一个炒勺。

其实家里本来有铁铲,但看人家大厨都用着炒勺,所以我也就备了一个。

就想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未结婚前,媳妇早早告诉我,说他们家男人都会做饭,女婿们也做得很好,让我早点学起来,争取之后也能帮帮忙,露露脸。说实话,我以前基本连碗都没洗过,压力很大。

在我家,一日三餐基本都是我妈做。平时只需和我妈说一声“妈,我饿了”,她便把围裙一系,风机一开,锅一架,不一会儿,全家人的饭就好了。向来,我把厨房看成了她的阵地。我家就两个房间,如果非要给每人分一个,我首先会把厨房分给我妈。

家里的绝大多数饭,都和面相关。她总说自己不会做菜,其实我最爱吃的,就是那口带着汤汁的醋溜土豆丝。炒时加点我们山西的老陈醋,做好后,爽脆可口,把馒头往里一摁,挂上汤汁,吃起来味道美得很。

家的味道,其实全藏在最简单的菜里。

以前,做饭在我看来是一件特别麻烦的事情,而且,与我无关。带着这样的想法,虽然我本性是个吃货,但会远离厨房,只想吃不想做,即使到亲戚家做客,我也就在厨房溜达一圈,搭几句话,然后坐着等饭吃。

会做饭的人,无异于排兵布阵的大将,挥动箸刀叉勺,安置柴米油盐,摆放锅碗瓢盆,翻炒肉粮蛋菜,锅铲交响如沙场点兵,噼啪爆炒似霹雳弦惊。

为了博得我们的掌声,这两年我爸也开始学炒菜了,可他下手极重,辣手摧残我家的花椒老抽,用起来毫无节制,出来的菜如大秦猛士的铁甲一般,黑黢黢。

我妈基本不吃,但我和我弟在吃肉这一块,都是虎狼之士,嘴上说不怎么样,筷子却停不下来,上一盘“黑菜”,不一会儿也就吃完了。

前两天我网上下单,给我爸妈也寄回了一口大铁锅,说今年过年我必须要露一手,除夕夜做几个硬菜给他们吃。不知怎么的,喜欢上做饭后,一想到送东西,我第一想到的就是锅。有时候媳妇说送我个礼物,我随口就是:要不送我一口好锅吧。

她会翻白眼。

做饭真挺有意思的。凡事,不去参与,很难提起兴趣,只有真正去做时,才会发现里面的门门道道。这就和我小时候读书差不多,那会更多在意的是打打杀杀,曲曲折折的好故事,哪肯去留意家长里短、婆婆妈妈。

现在不一样了,我更喜欢看作家的闲笔。汪曾祺写美食的杂文我爱看,丰子恺写生活的文字我也爱看,所有故事之外的絮叨,里面趴着的,全是摇曳多姿的趣味。

慢一些,可以看到更多有意思的东西。

02

学东西,我有自己的方法,简单来讲便是:先摸清大概的框架,然后再一一填补细节。

拿健身来讲,我会先去了解健身的大系统,运动、饮食、睡眠等等,再分小块去学习。比如运动里分开有氧和无氧,有氧的原理是什么,包括哪些,然后找合适我的再去研究;无氧运动的原理是什么,包括哪些,练习力量时各个部位包括哪些动作、细节等等。

这是我喜欢的学习方式,边练习边学习,然后逐步迭代,越来越好。

自学做饭,我也是这样做的。

去年刚到西安时,我先到康复路随便买了一些锅碗瓢盆和刀具,安顿下来后慢慢查资料,如何切,如何炒,如何把握火候,如何判断油温;煎炸炒蒸的原理是什么,各种锅(精铁锅、铸铁锅、煎锅、蒸锅、砂锅、小奶锅、炸锅等)的原理以及品牌;焯水和腌制的原理是什么;什么时候用大火什么时候用小火,什么时候用切刀什么时候用剁骨刀,什么是勾芡什么是上汽;各种调料的用法,简单刀工的操作,不同菜品的具体操作……

逐个了解,各自都做了笔记,然后亲自实践。虽然现在我的刀功还不熟练,做的饭也一般,但能切实感觉到自己的进步,这种感觉真好。

刚开始做新菜时,我需要把步骤反复看很多遍,用便签纸抄下来贴墙上,看一眼再去操作一下。而现在有些菜我一看就大概知道该如何去做,稍微难一些的,看一遍也就知道了。

这种东西不足与外人道,但都是窝在我心里的小欢喜。

夏天去媳妇家时,早上喝奶奶做的小米粥,香软糯滑,南瓜熬得烂烂的,口感非常好。问奶奶时,她说这个简单,你开小火,熬得时间久一些就可以。

再次回来,下午只要有时间,我都会用砂锅熬一锅小米粥。米洗净,红枣、南瓜、地瓜看心情加,小火慢熬,水不够时加一点,最后出锅,有滋有味。

不知道在哪里看到了一句话——所有小事,皆为修行。

当时我就如顿悟一般,突然感觉以前厌烦的事情,换个角度去看,其实还蛮有意思的。带着这样的视角,做饭其实和读书写作差不多,需要很长时间去逐步积累,同时精心制作的饭菜,都是属于自己的作品。

于是,属于我的放松方式又增加了一种——做饭。站在自己认真收拾的厨房里,用着自己精心挑选的锅碗瓢盆,花心思去做自己突然想到的饭菜,最后端给家人吃。在厨房里的闪转腾挪中,充满了生活的小幸福。

幸好我还喜欢拍照片,拍下来,存相册里,没事看看,赏心悦目。

03

慢慢发现,日常生活是一个类似球体的复杂系统,从不同的方位去切,看到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但我们常常陷在“熟悉陷阱”中,对不关己但异常熟悉的事物,视而不见。

昨晚小区停电,我们在路上溜达,最后去了一家湘菜馆,选了两个菜,一份臭豆腐,两碗米饭。吃完我指着盘子和二胖说:“你看饭店的菜,上的油都很大,顾客吃起来觉得香,但并不一定健康。”

再回想菜单,红烧肉79一份,清蒸鲈鱼68一份,焖鸭68一份,要不是停电,我回家咔咔就把这几个菜做了。她一边笑一边和我说:“哥,你这是怎么了,以前出来吃饭没见你省过啊!人家这是饭店,你以为按原料价格卖给你?”

一想,好像是这么个道理。

今年我在外面吃饭的次数变少了,只要有时间,就会选择自己做。早饭最简单,煮点玉米或者红薯,保证碳水,两鸡蛋,再用牛奶煮点燕麦,饭后再来个橙子或者苹果。做着很快,收拾起来也很方便。

晚饭会认真做,两个人,要么做一大份菜,要么做两个小菜,米饭或馒头,一人一碗粥。自己做的饭怎么吃都香,基本都能吃完。如果不小心做多了,第二天早上我起来消灭完。

因为她不喜欢吃剩菜,而我,无所谓。

再去逛菜市场和超市时,看东西的眼光也变了,以前看蔬菜就是蔬菜,现在一扫就会想到搭配:冬瓜配什么比较好,里脊怎么做更好吃,芹菜回去时炒肉呢还是和腐竹一起做个凉菜呢?

每次基本都会按照脑海中所想的搭配去买菜,全部买完,接下来两天的菜,也就出来了。

也会不自觉去考虑营养的搭配,我逛超市基本不看零食区,不买饮料,如果一定要买,那就买瓶可乐回去做鸡翅或鸡腿。偶尔也会买啤酒,有人就招待,没人的话就炖菜。

这就是视角的转变,当人沉迷于一项技能或者一种爱好时,不自觉会带一种特有的视角去观察生活,于是就能发现了生活的多样性。爱摄影的人能发现更多细微之美,爱文学的人共情能力更强,爱运动的人走在哪里都可以运动,爱生活的人,总是乐在其中。

稍微一用心,就能学到很多东西。

上次去姑姑家时,发现她做家务很快,尤其在做饭时,饭做好了,但台面却十分干净。回头问媳妇时,她说:“姑姑在做饭时,她把装菜的小袋子就放在台面上,有什么需要扔的小东西,她随手就收拾在袋子里了,很方便。”

另外媳妇还分享了一招——边做饭边收拾,利用类似炖菜时的些许时间,将不用的碗或者案板等东西一洗一收拾,这样最后洗碗时,会轻松很多。

这些小技能,我之前完全不知道,一学一模仿,真的非常实用。

04

自从学会做饭后,媳妇总夸我,其实看着她吃饭,我也很开心。这种感觉怎么说呢,就是:有你在身边,我很踏实。

烟火气一重,人自然就接地气了。上学时我有很多不着边际的想法,说话做事往往也很飘,毕业后感觉“病情”好了许多,生活技能在逐步提升,看问题解决问题时,也实在了很多。

我还买了个围裙,上书“厨神”,这也算我未来的一个目标吧,肯定达不到那个标准,只希望刀功练好,做菜麻溜,味道可口,家人满意,就可以了。

在老家时,我妈很会做面食,各种面条、饼,做起来速度极快。我打小就喜欢吃饼,尤其是我妈做的烙饼,热气腾腾,卷点大葱,蘸点醋,大口咀嚼,大呼过瘾。

汪曾祺杂文里写过鸡蛋饼,“鸡蛋和面,入盐,加大量葱花,于平底锅上煎熟。广东老太太很舍得放猪油,饼在锅里煎得滋滋地响,实在是很大的诱惑。煎得之后,两面焦黄,径可一尺,卷而食之,极可解馋。”单看着,口水就下来了。

我太喜欢这样的文字了,看着简单,其实很难写,不仅能把人看饿,而且会让人觉得“能吃是福”。

当然,我现在还不会做面食,下一步就准备要学习了。最近热播的电视剧《装台》,每次看到菊吃裤带面时,我也想吃。看得实在忍不住了,就去楼下的面馆咥一碗干拌牛肉扯面,就几瓣蒜,倒点醋,最后再喝两碗面汤,味道美得很。

上周家里还剩一块里脊,看了几个视频后,我决定做一份水煮肉片。腌肉,配底菜,小火煮肉,最后热油刺啦一倒,吃起来一点都不比外面的差。

最后,配几张图,和大家分享一下干饭人的日常吧。

干饭人,干饭魂,干饭人是人上人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56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