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刚来内蒙古录制节目,品尝过四个名小吃
李玉刚来内蒙古首府,为这里录制的一首叫作《青城不老》的歌曲,在此期间,他品尝到了呼和浩特几个名小吃,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有一个叫“焙子”,听着是不是就挺有趣的,接下来,“平衡点”就跟小伙伴们聊一下这几个名小吃都融合了哪些饮食文化。
李玉刚李玉刚喜欢的几个名小吃,来了就不想离开李玉刚来了内蒙古就不想离开,因为他不仅被这里的美景迷住了,还无法抵御这里名小吃的诱惑,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吃到了“烧麦”、“羊杂”,还有一个叫“焙子”的小吃,当然他最喜欢的还是蒙古奶茶,这些小吃都是内蒙古首府的名小吃,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全是多民族饮食文化融合后的产物;
1、烧麦:烧麦是内蒙古西部,尤其是首府周边的名小吃,关于它的来历,虽然有人编了一个跟康熙皇帝有关的故事,其实是非常牵强,没有把烧麦的灵魂表达出来,尤其是饮食文化融合的成分;
烧麦是融合了茶文化(茶马古道上的砖茶)、醋文化(山西)、农耕(烧麦皮)、游牧文化(优质羊肉)、葱(本土的大葱),再结合当地的气候、水质,而“蒸”的烹饪技术也不是本土的技术,可见烧麦是源于商贸,多民族饮食文化融合的产物;
吃烧麦必喝砖茶:它不仅有解油腻的作用,还有助于消化功效,很多外地游客不了解,因此经常会觉得烧麦不好消化,或者吃不下的感觉;
吃烧麦必蘸醋:内蒙古西部地区喜食醋,而且大多数家庭会自己酿醋,这个主要的原因是,这里有大量走西口过来的后代,他们把山西的饮食习惯和特产也带了过来,吃烧麦蘸醋是另一个绝配;
现蒸现吃:“蒸”这道工序或者是是烹饪技术,是典型的农耕饮食文化,可以让食物老少咸宜,因此烧麦的受众非常广,有面皮(主食)、有蛋白质(羊肉)、有大葱(蔬菜)等,营养结构科学合理,是最好的早餐,一热当三鲜,在吃烧麦时体现得尤为突出;
小贴士:烧麦之所以诞生在这里,离不开这里的商贸,历史上青城又叫“归化城”,是草原丝绸之路上的“集散地”,也是茶马古道的驿站,因此明清时期,这里汇聚了大量的商人,包括卖茶的、晋商和草原上的牧民,如何打造一款能够让他们都接受的美食,就是商家思考了,而烧麦在这方面,完全符合这三种文化的融合,你们觉得有道理吗?
2、羊杂碎:如果我说真正的草原牧民很少吃羊杂,可能有人不太相信,其实牧民有一个好伙伴,就是牧羊犬,羊杂一般是它们的美味,牧民把牧羊犬当作最好的伙伴,就像对待好朋友一样,还有,他们与马之间也是非常友善的;
青城的羊杂与大多数地方都不一样,因为大青山北部的武川县盛产土豆,因此这里的羊杂大多会有武川土豆,吃起来口感好,加上一些香菜末和山西陈醋,比纯羊杂还要好吃,如果再配上一颗焙子,那就会是一顿丰盛的早餐,这个组合受欢迎程度丝毫不比烧麦差;
3、焙子:焙子与陕西馍和河北的火烧很像,也是发面后经炭火烤炙而成,在呼和浩特市,焙子有很多种,甜味、咸味、牛奶酥等等,由于天气干燥,可以存放很久,吃法也比较多,素食者可以就着榨菜吃,喜欢肉食的小伙伴可以在焙子中间夹烧麦,或者与杂碎搭配,吃法就像陕西的羊肉泡馍一样;
我们知道草原上不产小麦,因此这个工艺一定是从农耕民族传过来的,是文化融合的产物,结合了游牧民族的优质羊肉,让焙子的受众变得更加广泛。
4、蒙古奶茶:内蒙古草原不产茶,却融合出了一道与茶有关的饮品,成了牧民三餐不离的美味,堪称肉的伴侣,可以缓解草原缺少蔬菜和水果带来的问题,它的主料之一砖茶就是南方的特产,也是茶马古道上的主要输出产品,因此更能证明它是多民族饮食文化的融合产物。
其实不止是李玉刚一人如此,很多外地来的游客,凡是在呼和浩特体验过这几道美味的小伙伴,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会回味无穷,不知道来呼和浩特旅游过的小伙伴,会不会也有像李玉刚一样有种不想走的感觉?欢迎留言讨论,谢谢阅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7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