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又增1600万吨丙烯进入产能高速扩

黑色素生成能力检测 http://www.zherpaint.com/ylbj/zqys/m/1118.html

丙烯

丙烯化学式为C3H6,常温下为无色气体,其分子量42.08g/mol,液态密度0.g/cm3(4℃),气态密度1.kg/m3(0℃,.kpa),熔点-.2℃,沸点-47.7℃。丙烯气体易燃,爆炸极限为2%~11%,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低毒,属二级危化品。

丙烯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工品之一,也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其下游产品广泛应用于塑料、家电、医疗器械、合成纤维、化妆品等。丙烯工业是石油化工产业的核心,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世界上将丙烯产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丙烯主要生产流程

从丙烯的供应来说,一种为传统的工艺路线,包括蒸汽裂解、炼厂催化裂化FCC分离、重度催化裂解DCC等;另外为On-Purpose的工艺,包括丙烷脱氢PDH、烯烃歧化、MTP等。

裂解乙烯副产物

蒸汽热裂解乙烯的原料包括石脑油、乙烷、乙烷/丙烷、丙烷、混合原料、丁烷、LPG、炼厂干气、柴油等。裂解乙烯工艺中的乙烯收率与操作参数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更主要的是与原料特性有关,从多产乙烯、丙烯的角度,烷烃环烷烃单环芳烃多环芳烃。从乙烷到柴油,相对分子量越大,乙烯、丙烯的收率越低。乙烷作为原料的双烯(乙烯+丙烯)收率在80%左右,丙烷为原料约为60%,石脑油为原料约为45%。一般情况下,以石脑油为原料的裂解乙烯生产路线,对应的乙烯收率约为31%,丙烯16%;而以乙烷为原料的裂解乙烯路线,对应的乙烯收率约80%,丙烯约3%。一套世界级的裂解乙烯装置一般有多台裂解炉,包括循环乙烷裂解炉、轻质原料裂解炉、重质原料裂解炉等,以适应原料的多样化,因此丙烯的产量变动较大。

炼油厂副产物

炼厂丙烯主要来自催化裂化(FCC)、减粘/热裂化和焦化等三类装置,其中FCC丙烯约占炼厂丙烯的97%,是丙烯的第二大来源。催化裂化是炼油厂生产汽油的主要装置之一,常用的催化裂化技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催化裂化多产汽油,降低烯烃技术如:MIP、MIP-CGP、FDFCC、MGD等;另一类是催化裂化多产低烯烃技术,包括DCC、CPP、MIO、MGG、ARGG等。常规的催化裂化中丙烯收率约4%,乙烯收率小于1%,混合丁烯收率10%,汽油收率约58%;重度催化裂解DCC技术是以最大化丙烯生产为目标,丙烯收率可达20%以上。

丙烷脱氢

丙烷脱氢是On-purpose的工艺,一般生产一吨丙烯需要1.2吨丙烷,少量副产氢气,是近年来快速发展并成为丙烯供应有效补充的工艺路线。丙烷脱氢是强吸热反应,提高温度和降低压力有利于脱氢反应的进行以提高收率,商业化的反应温度在-度范围内,压力在负压和微正压之间。由于是高温反应,副产一些轻烃和重烃;而热分解在催化剂上容易结焦,降低反应活性,因此需要频繁的催化剂再生和复杂的反应器设计。目前成熟的应用技术包括UOP的Oleflex工艺、Lummus的Catofin工艺、以及Uhde的STAR工艺等。工艺的主要区别在于催化剂、反应器设计和催化剂的再生方法。

烯烃歧化

烯烃歧化是以乙烯和2-丁烯为原料反应生成丙烯的过程,较为成熟的技术主要有Lummus公司的OCT工艺和IFP公司的Meta-4工艺。OCT工艺需要对碳四原料要求严格,丁二烯、异丁烯以及极性物质如硫、醚、醇、水等含量过高,会导致催化剂活性降低。

甲醇制烯烃MTO、煤制烯烃CTO

以甲醇为原料,或煤经过甲醇;其中乙烯/丙烯收率比可在0.77-1.33间调节;也有以鲁奇公司为代表的MTP专门生产丙烯的工艺。典型的MTO装置分为甲醇转化和轻烯烃回收两部分,甲醇转化包括:反应-再生单元、进料汽化和产品急冷单元;轻烃回收包括:产品气压缩及碱洗、冷分离、热分离、丙烯制冷和烯烃催化裂解(OCC)单元。MTO的产品气中包含一定量的碳四、碳五烯烃类,需要将此部分烃类进一步转化。MTP与MTO相比在于催化剂的选择性,由于反应的单程丙烯选择性不高,反应器出口还有大量的乙烯、碳四和碳五等,需要将这些物料返回反应单元,因而会大幅增加装置的投资和能耗。

其余生产路线

Superflex、ACO、CPP、OCC、OTC等。

丙烯行业现状分析

从国内丙烯行业供给情况来看,近年来,受下游需求拉动,国内丙烯产能持续快速扩张,年我国丙烯产能为0万吨,同比增长11.68%,产量为万吨,同比增长19.03%,自年以来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9.96%、10.94%。

从需求情况来看,丙烯表观消费量持续增长,据统计,年我国丙烯表观消费量为万吨,年均复合增速为9.59%。

从下游需求结构来看,年我国聚丙烯占比丙烯下游需求的71%。

从市场价格来看,近年来我国丙烯化工原料出厂价格基本保持稳定,在-8区间波动。据统计,年05月,国内丙烯出厂报价为元/吨,同比增长率为9.65%。

注:图中当月价格为期末值,年05月数据为5月11日数据。

从进出口贸易情况来看,我国丙烯对外依赖度较高,年进口量远大于出口量。据统计,年我国丙烯进口数量为.4万吨,进口金额为26.2亿美元。

从丙烯地区进口分布情况来看,我国主要进口地区是坩埚、中国台湾和日本,年进口数量占比分别为53.8%、19.6%、16.8%。

企业产能布局情况

目前国内拟建设丙烯产能共计万吨,以PDH产能为主,共规划了万吨,占比54.74%;煤制烯烃路线规划产能万吨,占比14.98%;传统生产工艺常规精馏、蒸汽裂解规划产能占比分别为15.29%、14.98%,在“双碳”背景下,丙烯规划生产装置中油制烯烃路线、煤制烯烃路线明显减少,未来丙烯产能增量主要来自PDH装置,说明该生产路线在国内能源结构和环保政策背景下具有更强竞争力。

不同工艺利润对比分析

纵观近五年中国丙烯产业盈利状况,年至上半年各生产工艺盈利能力均表现相对可观。自下半年以来,伴随原料价格走高叠加新增产能释放后进一步加剧市场供需矛盾,以及下游聚丙烯需求折损进一步加大,丙烯开始呈现倒挂局面。

丙烯下游行业分析

经过多年发展,丙烯下游产业已逐步进入成熟期,从消耗丙烯的主要途径来看,前五位分别是聚丙烯(73%)、丁辛醇(7%)、环氧丙烷(6%)、丙烯腈(6%)、丙烯酸(4%)

聚丙烯

年我国投产11套聚丙烯装置,增加规模万吨。截至年末,我国建成聚丙烯规模万吨,单套最大规模聚丙烯装置45万吨/年。年,我国计划投产23套聚丙烯装置,新增产能将达到万吨/年左右。

“十四五”期间,虽然我国有中韩石化、古雷炼化、中海石油宁波大榭石化、广东石化、东莞巨正源科技有限公司二期、天津石化、东华能源(宁波)新材料二期、宝丰能源、金能科技、辽阳石化、镇海炼化、宁夏润丰新材料科技、山东京博石化、广西炼化和天津渤化集团等多家企业计划新建或者扩建聚丙烯生产装置,但由于受到生产技术及新产品开发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加上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依然严重,高端产品仍需要大量进口。

目前对外依存度较高的高端聚丙烯专用料主要包括两大类产品:首先是一些大宗品种的高端牌号,如高结晶度聚丙烯、高刚性聚丙烯和高熔体强度聚丙烯产品等;另外是一些特殊品种的聚丙烯产品,如超低灰分聚丙烯等。

丁辛醇

丁醇和辛醇可在同一装置中用羰基合成法生产,故习惯上合称为丁辛醇。在—年产能达到峰值后,国内丁辛醇产能相对稳定,年内近诺奥4万吨丁醇装置投产,后期仅广西华谊新材料、宁夏百川有新装置在建。年正丁醇供给总量能在万吨,辛醇大约在万吨,预计产量分别在万吨和万吨。

丁醇下游产品主要是丙烯酸丁酯、醋酸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等,而辛醇主要用于生产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对苯二甲酸二辛酯(DOTP)、丙烯酸辛酯等。DBP,DOP,DOTP增塑剂使用受到限制,影响丁辛醇的市场需求,丁辛醇产业应向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特种增塑剂方向发展。

环氧丙烷

环氧丙烷为目前市场上流通交易额排名前三的丙烯衍生物。其最大用途是合成聚醚多元醇,进而与TDI/MDI反应进一步合成聚氨酯高分子材料,广泛用于软体家具、汽车、冰箱冷柜、建筑保温材料及防水涂料等领域。此外,环氧丙烷还可用于表面活性剂、润滑剂等行业,也可吸收二氧化碳制造可降解塑料(PPC)。

年之前,我国环氧丙烷产业供需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属于化工产品中利润回报率偏高的原料中间体,进而吸引了大批投资者的青睐。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导致新产能投产延后,年作为国内环氧丙烷集中扩能的首年,见证了供需格局从紧平衡到宽松平衡的过度。

据统计,年共计.5万吨/年新增产能,虽个别存延期可能,但如此数量的产能释放,年作为集中扩能期的第二年,环氧丙烷市场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从产能增速情况看,预计未来供需关系将发生大的变化,行业盈利水平将趋于弱化。年,国内共有环氧丙烷生产企业19家,其中13家位于华东地区,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69.3%。

随着国内环氧丙烷建设高潮的到来,环氧丙烷市场供应过剩的风险逐渐加大。

丙烯腈

近年来,丙烯腈行业产能集中扩张,但传统需求的跟进力度不及供应增加力度。供需错配下,丙烯腈行业格局发生变化。年,我国丙烯腈产能.9万吨/年,产量.78万吨,表观消费量.16万吨,消费量稳步增长。年国内产量增速为19.9%,产能增速16.5%。

丙烯腈的消费领域主要分布在腈纶、ABS树脂(含SAN树脂)、丙烯酰胺(含聚丙烯酰胺)、丁腈橡胶和精细化工等行业。我国近年来汽车和家电等行业快速发展,ABS消费比例逐年上升,于年取代腈纶成为丙烯腈需求最大的产业,尤其是近年来ABS行业利润丰厚,工厂生产积极性高,开工基本处于满负荷,故产能及产量出现连年递增。腈纶近年来替代品不断增多,长期处于亏损阶段。因我国对污水处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促使聚丙烯酰胺的需求量增加,特别是出口量增长较快。近年来,丁腈橡胶和精细化工等领域发展较好,尤其是丁腈胶乳近年来投产较多,年产能从万吨/年增长至万吨/年,对原料丙烯腈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多。

随着新产能的陆续投产,国内丙烯腈行业发展将逐渐成熟,未来三年丙烯腈产能将达到.9万吨/年。目前供过于求的趋势已经形成,未来市场局势不容乐观。目前来看,—年我国丙烯腈供应压力比较大,仅下游ABS的大面积投扩产也不能改变供应过剩格局。

丙烯酸

近几年我国丙烯酸丁酯需求不断提升,从年的万吨迅速增至年的万吨,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10.4%。尤其是年消费同比增长18.7%。受需求拉动,国内丙烯酸产能也在快速增长,新增丙烯酸产能将占亚洲地区新增产能的66%。目前,我国共有丙烯酸生产企业19家,有效产能为万吨。据预测,到年全球丙烯酸产能将出现可观的增长,提升至万吨/年。未来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我国,预计年国内产能占比从40%提升至45%。

新建丙烯产能的企业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37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