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粉面让人永远不想长大的广州味

我对广州味道的钟爱,就像鱼对水的钟爱,是对家的依赖。

作为广州土著,经常听到刚来广州的外省人普遍对粤菜嗤之以鼻,“粤菜一点味道都没有”、“你们广东人是不是什么都吃啊”。但是当他们定居下来,无一不被粤菜的魅力吸引。最后也一起发出感叹:“广州好吃的真的太多啦!”

其实在广州能看到的不止是CBD太古汇的国际五星级美食,也不止是高耸入云的东塔西塔。更多的是老街坊的闲聊,老街的浓浓的生活气息,以及岁月沉淀的美。

今天我想带你走遍我从小吃到大的街区,看看那个你未曾了解过的广州,寻找让我不想长大的广州味道。

广州的粥注重一个字“绵”,即浓稠度刚刚好,不会稠得像吃饭,也不会稀得像喝水。而我最喜欢吃的艇仔粥,从疍家艇(广州人叫舟做艇,泛舟=“扒艇”)到陆上的桌面,味道代代相传,时代变,人物风景都改变,但味道却一直未输从前。一口吃下去,好像把几千年的广州历史都吃进了肚子里。

华辉拉肠是广州连锁的老字号肠粉店,与银记齐名。银记与华辉在艇仔粥的battle我判华辉胜出。

艇仔粥一般有“油炸鬼”(油条)、炸花生、烧鸭、鱿鱼丝、海蜇丝、鸡蛋丝、鱼片、猪肚、浮皮、叉烧、鱼松。华辉的艇仔粥是我见过最足料的艇仔粥,烧鸭、虾仁都非常大块,高中考完理综周测总会拉着好朋友来这里喝艇仔粥,也算是头脑风暴之后的解脱吧。

吃完整碗粥,还有佐料剩余,每一口粥都能够有佐料相伴(粤语叫“啖啖肉”),嫩滑的鱼片与松脆的花生好像产生奇妙的反应,吃货的幸福感瞬间爆棚。

:海珠区同福西路号(分店有很多家)

:2号线市二宫c出口

:12

一碗好濑粉,入口后足以回味无穷。

从“河南”吃到“河北”(广州老区当中,海珠称河南,越秀、荔湾、天河称河北),位于荔湾区荔枝湾涌前的凌记永远都是人头涌涌。来到凌记,必定要吃的绝对是濑粉。

起初我对濑粉并不感冒,潜意识觉得濑粉黏黏糊糊,浓稠的汤汁于一贯的汤粉截然不同。印象中小时候去泮溪酒家聚餐之前爸爸就会带我去凌记先吃一碗濑粉,第一次带着抗拒的态度吃濑粉时我瞬间被打脸。

“哇,好好食啊!”

汤汁由猪骨熬制而成,浓稠的猪骨汤,濑粉条粉质松软且不易断,达到通透爽口、滑而不断的“境界”,加上爽脆的辣萝卜粒,口感极佳。

凌记濑粉卖相普通,但朴实有内涵。味之鲜美,难以用言语形容。

:荔湾区泮塘路(仁威庙对面)

:5号线中山八站B出口

:大:9/小:7.5

从河北走回河南,回到我小时候的住处——沙园。沙园是除了荔湾越秀聚居着最多广州土著的地方。在沙园,无处不能听到亲切的广州话,生活气息扑鼻而来。以前牵着爷爷的手去永记吃云吞面的日子,好像又浮现在眼前。

”老细,唔该要一碗大云面。“

“好,坐低等下!”

广州人爱吃云吞面,一碗上乘的云吞面,要有“三讲”:一讲面,必须是竹升打的银丝面;二讲云吞,要三七开肥瘦的猪肉,还要用鸡蛋黄浆住肉味;三讲汤,要大地鱼和猪骨熬成的浓汤。小小云吞面,承载着丰富的本地元素。

云吞面店中,男老板在面房用竹竿压面、女老板则在厨房煮面,先装三分之一汤碗的汤,再下云吞、再把面煮上十秒左右。爽口的竹升面配上韭黄与浙醋,酸碱中和,口味更佳。

“有钱食盒仔饭,无钱食云吞面”。直至今日,云吞面已回归其最原始的状态———廉价餐食的代表。然而无可否认的是,广州人从不嫌弃它,更离不开它。而这种味道,更是伴随了我整个童年。

如果有所谓“思乡病”,云吞面或可成为漂泊在外的广州人的一剂良药。小小碗中,汤底清鲜香甜而不呛喉,云吞肉娇小玲珑,小撮银丝面半透明般韧劲十足,一如广州的个性。每次在外回家吃上一碗云吞面,那种“正斗”的感觉跟肚子饿不饿没有关系,而是对家的依赖。

:沙园市场往西基东方向米

:沙园站C出口

:大:12/小:8

最后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厨神,但每个人都能胜任“吃货“这个角色,做味蕾的主人。随着时间流逝,每个地方都不能一成不变,但最初的味道一定能停留在脑海。粥粉面的味道,种下了广州味的种子,在我脑海里深深扎根。每种味道都会令人联想到一段回忆,而广州的味道往往让我联想到童年无忧无虑的我,才让我一直不想长大。

人生百味,酸甜苦辣,广州味道是我心中永远的甜。

但愿每种味道,都能让你想起美好的时光,都能让你想起最好的自己。

但愿我们饱经风霜的广州,优秀如初。

但愿时光流逝,我们爱的广州味,历久弥新。老广州的味道,代代相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50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