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起小水泡,又痒又痒又脱皮怎么办,
夏天到了,你的手上是不是又开始出现密密麻麻透明的小水泡?通常这种水泡为米粒大小,呈密集型分布,会伴随着瘙痒、疼痛脱皮的现象且反复发作。这在临床上通常诊断为汗疱疹。
汗疱疹为皮肤科常见疾病之一,古代称之为“蚂蚁窝”,最开始水泡呈豆粒大小,会有疼痛感,到后期,水泡皮厚难以破皮,会具有强烈的瘙痒感。
中医认为汗疱疹与湿邪密切相关,多伴有脾虚、热邪,西医将汗疱疹称为“出汗不良性湿疹”,属于手部湿疹的一种,又称手部皮炎,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皮肤炎症性疾病。
在人群中手部湿疹的患病率约10%,但这个数据国内外略有统计差异。欧洲研究发现,手部湿疹的一年患病率约6.5%~17.5%。瑞典约为15.8%,丹麦约11.7%,印度约为10.9%~15.8%。
手部湿疹的患病率与患者的年龄、职业、性别有联系。研究发现女性总体患病率比男生高,工作场所较为潮湿的人员更易患此病。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手部湿疹和慢性复发性手部湿疹。
除了手掌、手背、指缝、指尖,湿疹还可累及手腕和前臂等部位,手部湿疹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承受了巨大的社会心理压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如何防治这种疾病?
一、汗疱疹究竟从何而来?
汗疱疹好发于春夏,常见于女性及压力大者,约占手部湿疹的5%-20%。急性期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剧烈瘙痒的针尖大小的水疱,好发于指间及手掌等部位,可同时累及足部。
水泡可以破裂导致渗液、皮肤瘙痒、炎症,也可以干涸然后脱屑;继发感染可引起脓疱、血疱,皮疹呈对称性分布。若频发搔抓、挠破水泡,易引发继发感染。
汗疱疹在临床上的病因尚未明确,但目前研究发现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首先是遗传因素,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临床发现汗疱疹病例大多散发,少部分呈家族聚集性发布。
汗疱疹好发于炎热的夏季,与汗量有一定的关系。出汗多的人更容易得汗疱疹。有研究发现,汗疱疹患者的出汗量远高于正常患者的出汗量。可见,出汗量与汗疱疹的发病及其进展相互作用。
其次,汗疱疹属于一种过敏反应,与精神紧张、过度疲劳、接触刺激性物品、长期穿戴防护手套、吸烟、应激等有一定关系。50%汗疱疹患者有特应性体质。
调查显示,频繁的洗手以及洗涤剂的使用,会加强对皮肤的刺激,进而增加了汗疱疹发作的概率。斑贴试验有助于确定相关的接触过敏原,镍和铬是最常见的阳性过敏原。
除此之外,汗疱疹还与日光照射、接触性刺激等因素有关。由此可见,汗疱疹的发生不是单因素引起的,作为一种多因素的后果,预防它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格外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与个人卫生。
汗疱疹发于手足,有时候不易和手足癣区分。很多患者有瘙痒症状时,以为自己得了手足癣,怕传染别人,常戴着手套。殊不知,错误处理如戴手套、频繁洗手等行为会加重症状。
二、夏季快到了,那我们该如何预防汗疱疹的发生?
我们应该有一个强烈的意识:在夏季预防工作做好了,能够避免汗疱疹的发作。
首先应该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之前的病因分析,可以看到汗疱疹的发病大多与生活习惯有关。因此,勤洗手,尤其是去公共场所,但是尽量用清水洗手。
保持作息规律。熬夜的坏处除了常见的掉发、皮肤变差、激素分泌紊乱等,最严重的会是使人体的免疫力大幅下降,免疫力的降低将会使人体面对感染时,抵御病毒的能力降低。
其次,做好皮肤的清洁工作。尤其出汗作为汗疱疹发病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人体汗液中含多种细菌。因此,当我们大量出汗以后,最好用水洗涤皮肤,避免皮肤致病菌的残留。
最好选择用温水洗涤,切忌用热水清洗。尤其对于皮肤比较敏感的人,除了皮肤的清洗使用温水以外。在清洗其他物品时,也要避免水温的刺激,必要时可以戴上干净的手套。
最后,就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心理因素对人体的影响程度不亚于致病因素,虽然具体机制尚未阐明。但是目前临床上许多病例都显示出来了心理素质的作用。
要保持心态的平和以及情绪的稳定,尽量避免出现紧张、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保持自己的良好心态对人体的健康具有很好的保护和促进作用,对除汗疱疹以外的其他疾病也都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三、要是感染了,该如何治疗?
我们应该明确一个概念:汗疱疹是可治愈的,而且治疗效果其实是很明显的。前提是正确寻医治疗,对症下药。
当手足出现水泡、脱屑、瘙痒等症状时,很多人会以为是真菌感染。也就是脚气“长”到了手上变成了“手气”,其实并不一定是。
虽然症状相同,但是病因可能完全不一样。这时候应选择去皮肤科做检查,交给专业人士判断。毕竟手足癣可检查出致病的真菌,瘙痒更剧烈,治疗用药也有差异。
想要对付汗疱疹,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外用涂抹药物来“解决”它。首先是保湿滋润类药膏:我们常见的比如尿素软膏、维E乳等,或者妈妈们常用的蛇油膏等甘油类产品,
这类药膏主要用于缓解、治疗皮肤的干燥、瘙痒,它可以通过软化局部的角质层进而进行保湿、降低炎症发热的作用。通常在药物治疗时也会辅以这类具有基础功能的乳膏。
其次是激素类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类软膏,在汗疱疹出现症状时,可局部使用糠酸莫米松乳膏、醋酸曲安奈德尿素乳膏等缓解症状。但是激素类药膏易有依赖性,且刺激性较大,注意建立耐受。
汗疱疹作为一种过敏反应,与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重要联系。因此我们还可以使用一些免疫抑制类药膏,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等,来缓解皮肤肿胀和刺激症状。
研究表明他克莫司的作用效果跟角质层的厚度有关,如果角质层较厚,更推荐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软膏。但是与糖皮质激素相比,外用免疫抑制剂复发率较低。因此,具体用药情况请按医嘱进行。
汗疱疹属于一种皮肤炎症性反应。因此还可以选用一些抗炎药膏来进行治疗,可应用丁苯羟酸软膏等非甾体抗炎药膏,以及硼酸氧化锌软膏等进行初步缓解。
如果同时合并有细菌感染,我们可以考虑加入一些抗生素类药膏。如常见的依诺沙星软膏和莫匹罗星软膏,但是抗生素类药膏一定要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避免造成皮肤菌群的紊乱失调。
除了上述的刺激性药膏,症状不严重者还可以考虑丹皮酚软膏、除湿止痒软膏等中成药膏。可以清热燥湿,祛风止痒;中成药膏具有不刺激、不产生依赖性的独特优势。
临床上常使用的还有复合类药膏,如:阿昔洛韦氢化可的松乳膏。它是肾上腺皮质内固醇类药氢化可的松与抗病毒药阿昔洛韦相结合制成的复方乳膏制剂。
此外,在汗疱疹发作的早期阶段,会有非常典型的瘙痒感,因此此阶段治疗主要以干燥止痒为目的。有的患者会反映说用热水泡手会很舒服,注意:千万不能用热水泡,可以用冰块或者大理石给手部达到局部止痒的作用。
临床上通常采用炉甘石洗剂局部涂抹的方式进行。以上提及的药膏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涂抹使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切忌用手抓挠、烫洗水泡!
目前的治疗以外敷药膏为主。若症状并未好转,我们还可以用辅助药物来进行治疗。
1、一般内用药物治疗,临床上可以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片、盐酸奥洛他定片、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来抗过敏治疗,也可以口服二丁胶囊来清热解毒。
在药物使用的时候也同时辅以药膏或清洗剂进行皮肤严重的治疗。如外用炉甘石洗剂、薄荷酚洗剂等进行止痒对症治疗,夫西地酸膏抗感染对症治疗。
2、严重患者也可以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比如醋酸泼尼松片;但是醋酸泼尼松片在减轻和防止组织对炎症的反应的同时。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抑制作用较强,容易出现并发感染。
长期服用可出现一系列的副作用。比如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皮肤及皮下组织变薄、多毛、低血钾、高血压、骨质疏松等。此药还可诱发胃溃疡、继发糖尿病等,也可以导致精神失常。
且是药三分毒,目前临床上主流的西药治疗,易出现口干、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因此药物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不能自己随便服用。
除了西医治疗手段,也可以采用中医疗法。中医根据本病以湿邪为主的特点,多选用具有清热祛湿、止痒收敛的药物。
药方如:苍术12g、厚朴12g、法半夏9g、陈皮6g、茯苓12g、白术10g、柴胡12g、炒枳壳12g、藿香9g、黄连6g、焦栀子9g、荆芥9g、刺蒺藜12g、焦山楂9g、炒麦芽15g、建曲9g、甘草6g,2次/d。
汗疱疹易发生在潮湿的夏季或长期潮湿的南方城市,也可通过食疗帮助祛湿。可以吃些具有健脾祛湿功效的食物,例如冬瓜、薏苡仁、赤小豆、白扁豆、芡实、茯苓、白术、陈皮等。
在治疗期间,汗疱疹患者应保持生活作息规律。注意饮食清淡,忌食辛辣、煎炸、虾蟹、牛羊肉,不饮酒及少喝刺激性饮料。辣椒、葱、蒜、芥末、鱼、虾是绝对不能吃的,否则会加重病情。
总结
目前,医学界对汗疱疹尚缺乏理想的根治方法。常规药物虽然能改善患者症状,但是复发率较高,长期疗效欠佳,但是汗疱疹的患者数量却没有下降的趋势。
汗疱疹作为一种复发率极高的疾病,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对于此类疾病,预防大于治疗。从生活中的小细节入手,爱清洁、讲卫生、勤洗手、勤换衣物,生活规律、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