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醋更香,在历
“自古酿醋在山西,追根溯源在清徐”,这句话虽然说得自负且含蓄,但起码说明了一点,那就是天下醋之源头非太原清徐县莫属,追根溯源的话,甚至与帝尧有关。
在山西说醋,正像面对一部二十四史,从哪说起呢?
漫谈清山西的酿醋史
据《史记》记载,帝尧始封于山东定陶,继而迁于河北唐县,后迁都晋阳尧城,定都于河东平阳,病死于河南登封。可以说帝尧一生辗转于黄河流域,迁徙路线由东到西,又折向南,清徐县则是其向南迁徙的转折点,帝尧在这里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制定历法,立四时八节;二是做醋。他在这个地方发现一种叫酸蓂(míng)荚的草可以制作出酸性调味品,因而酸蓂荚成为有文字记载最早的制醋原料。当然这个时期人类的生产力还达不到制醋标准,只是简单地用该植物压汁或发酵取酸而已,这就是史书中记载的“尧采瑞草而酿”。
但是真正有历史文字记载的酿醋生产,却是在商周才开始。在商朝武丁时期就有着“若作酒醴,尔惟曲糵(niè),若作和羹,尔惟盐梅”的说法,无论是“糵”还是“梅”,皆与醋有关系,“糵”是醋的发酵剂,而“梅”代表酸的意思,一般意义皆被理解为醋。到了周朝,《周礼》清楚地记载着“醯(xī)人掌五齐、七菹”,所谓“五齐”指的是酿酒的五个发酵阶段,因而酒醋同源,而“醯”指的是酿醋的“醴”,故而“醯人”一般指的人。正是因为这个字,故而擅长酿醋的晋人经常被人称作“老醯儿”,由此可见在西周时期,食醋的酿造方法已经完全被周人掌握。
清徐县酿造食用醋的真正开端却是在春秋时期。清徐,古称梗阳,于公元前年建城,距今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彼时梗阳背靠青山,汾水、白石河水、清源水环绕,芹馥泉、水帘洞等泉流处处,城内有东湖,湖中有莲。曾有诗人题诗赞曰:“城外青山城内湖,荷花万朵柳千株。太汾风景少颜色,惟有清源入画图。”故此,后来的清源县之名便由此而来。经过春秋战国的发展,酿醋在晋地全面开花,遍及城乡,打破了“公室制醋作坊”的单一格局。这个时期最为出名的莫过于虞侯利用晋地高粱繁多的优势,做出了断鱼腥、去猪骚、除羊膻的神奇食醋,这就是食醋制造史上著名的“虞侯断腥酢”的典故。
到了北魏时期,山西的制醋工艺已经相对纯熟,《齐民要术》中便记载着“大酢”、“秫米神酢”等二十种制醋方法,这个时期的“酢”也是醋的另一个别称。隋开皇十六年(年),隋文帝杨坚废梗阳,拆合晋阳与榆次部分地区新建一县城,因城西北有清源水,故称清源城,清徐酿醋业比往昔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宋朝为辽国使节兴办国宴时,备有食醋佐食调料,宴会结束还要赐下食醋作为礼品。
金大定二年(年),金国在废弃的梗阳基础上建立了徐沟县,到了明清因“京西官道”穿徐沟而过,因交通便利,逐渐成为南北商品交汇和晋商云集之地,与祁县、太谷、平遥、榆次构成晋商活动的中心区域。晋俄通商,北面以恰克图为交易中心,南面的中转地就是徐沟,彼时徐沟城有“十行九市”,山西醋便是颇受欢迎的商品之一。尤其在南关羊市交易时,贩羊客皆以山西醋置换蒙古人的肥羊,曾与乔家大院的乔贵发搭帮做买卖,史称“没有秦肇庆,就没有乔贵发”的秦肇庆,就是徐沟城赫赫有名的大商人,他和乔家一起将本地特产“拉丝老醋”带到包头打开了名气。也就是说,山西老陈醋随着晋商的盐路、茶路流通至全国,甚至远在俄罗斯也可买到正宗的山西老陈醋。
年,徐沟县与临近的清源县合并,两个县城的名字中各取一字,就成了现在的清徐县,两县合并以后,醋业更加蓬勃发展,至此清徐成为驰名海内外的“醋都”。
山西老陈醋的历史品牌
山西制售老陈醋的企业,无论从历史、名望还是效益来看,益源庆、东湖、水塔在山西醋业都有较大影响力。
益源庆益源庆,原名“一元庆”,本来是一个制醋小作坊,因为醋酿的好,生意也极为兴隆。永乐二年(年),朱元璋之孙晋恭王朱棡(gāng)第五子朱济焕被封为“宁化王”,晋王见其年岁尚小,故没有让他就藩,于是在晋王府西侧为他圈地开府,“一元庆”的作坊刚好被收入王府中。于是以后酿出的醋专供王室和皇室食用,久而久之,人们将这里生产的醋称为“宁化府”醋,故而醋坊所在的小胡同就成了“宁化府”胡同。
明清鼎革,宁化府醋重新回到民间,同治八年(年)宁化府的后人朱俊图正式以“益源庆”立字号,再次建立了制醋作坊,一直到现在,“益源庆”总部依然在宁化府胡同,前店后厂的格局也依然没有变,六百多年不曾移易,直到今天一走进桥头街,那股子沉淀了几百年的醋香便会扑鼻而来,这也是多少代老太原人寻根的记忆。
美和居也许大部分人对“美和居”这个名字很陌生,但是从历史上看来,它可以称得上近千年来对山西老陈醋最有影响的品牌。
“美和居”在洪武初年便已存在于清源的一家制醋作坊,年“美和居”的制醋师傅在“醋化”和“淋醋”的工序之间,增加了一道“熏醋”的工艺,这种制醋方法就是现在所说的“熏蒸法”,按照这种工艺,制醋过程要经过“蒸、酵、熏、淋、陈”五个步骤,陈放时的“夏伏晒,冬捞冰”最为考究:也就是说醋陈在缸里,任其冬天结冰,夏天暴晒,使醋中的物质沉淀,水分通过蒸发或者结冰析出,醋中的物质又充分地进行化学反应,产生出别致的气味。十公斤醋这样陈放一年,所得不超过三公斤,如果陈放三年五年,得到的会更少,纯酽(yàn)的老陈醋,一缸只能得一坛,这样的醋浓缩的滴滴都是精华,黑紫纯香,久存不腐,以达到“绵、酸、香、甜、鲜”的效果,正是这样我们将隔年陈酿的醋称之为老陈醋,从而开创了老陈醋的历史。
几百年过去了,“美和居”字号隶属于山西老陈醋集团后再次发扬光大,因厂区在“东湖”之侧,故以“东湖”为新字号继续稳步发展,不仅醋的种类繁多,醋产品也从单一调味扩展至养生保健系列,而且依托着厚重的醋文化,“东湖”的醋旅游也是做得风生水起,每日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沉浸在这醋的历史与醋的醇香中,感受着晋文化这一独特品牌的魅力。
宝源老醋坊“宝源老醋坊”始建于明宣德三年(年),秉承着诚信为本、质量至上、以德兴业的宗旨,逐渐打开市场,在明清两朝曾多次入选皇家贡品,可见其质量之优。与“美和居”一样,它采用的制醋法皆是老陈醋制法。但是随着历史的推进,民国时期的晋中遭受连年天灾,再加上战火的摧残,“宝源老醋坊”终于无法继续经营,选择了关号歇业。
后来“水塔”醋业秉持了“宝源老醋坊”的传统技艺酿醋,逐渐成为山西酿醋行业的领军企业,尤其在股份改制后,“水塔”醋业勇于改革,锐意创新,食醋规模、品种、产量一跃成为全国醋业之首,为山西的醋业赢得了荣誉。
从全国范围来看,镇江醋、保宁醋、福建红曲醋皆天下闻名,但论“第一好”,自然是山西老陈醋。上世纪30年代中国微生物鼻祖方心芳先生就称山西老陈醋为“国之名产”,欧美、日本的学者对老陈醋逐项检验后,将老陈醋的酿造技艺称为“中国密法”,因而在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京师看来,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京师居中,五味共享之,在中国传统口味定式里,山西的酸必然独占一席。山西全民爱醋,到了每餐必醋,无醋不成席,无醋不成味,无醋不吃饭的地步,甚至在亲朋好友欢聚时有喝醋代酒之例,有统计说,山西人全省年人均吃醋约十斤以上,为全国之最,所以山西人爱,爱得老实又忠诚,他们还知道,醋除了能食用,还是一种文化。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笼络人心,要为宰相房玄龄纳妾,房玄龄正妻不允许,太宗大怒,在她面前摆下一杯“毒酒”说:“要么你喝了这杯毒酒,要么把小妾乖乖接回家中。”岂料房夫人二话不说,端起所谓的毒酒一饮而尽,让唐太宗等人大为惊讶!原来所谓“毒酒”正是一杯陈醋,自此以后,“吃醋”也就成为一种另类文化的名词了。
结语
山西老陈醋调和百味,中国食文化“以和为美”,此为例证。那酸香中连带出数千年的风云变幻、沧海桑田,虽经朝来寒雨晚来风,落得无数次叹息,但终于历经坎坷见彩虹,如今枝繁叶茂、树大根深!有了老陈醋,便是整个山西人的向往。作家钟阿城在其《威尼斯日记》中讲到一个故事。一位朋友一天忽然说,好久没有吃醋了,当即便在铺子里买了一瓶山西老陈醋坐在街边喝,喝得眼泪都流了出来。作者虽然没有说朋友是哪里人,其实这不消说,只可能是太原人,只可能是山西人!我能体会到他朋友的心情,在远离家乡的异乡中,品味到山西老陈醋这种举世无双的味道,带着他们全部关于故乡和温情的记忆,仿佛一曲铺天盖地的交响乐,将我们这种身在异乡的“老醯”密实地围裹起来,正如处在家中、故乡中一般……
参考资料:《史记》、《周礼》、《齐民要术》、《清徐县志》、《东京梦华录》、《山西醋》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