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出差三人组回家了

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

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上至下)安全顺利出舱。

年4月16日9时56分,在太空遨游半年的神舟十三号飞船在东风着陆场平安降落,太空“出差”的3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安全顺利出舱,重回地球的怀抱。

文/综合新华社电稿、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欢欢通讯员杨欣、柴跃、母国新图/新华社发

重返地球

敬了一个军礼告别空间站

6个月的太空生活转瞬即逝,回家的日子到了。

这些天来,神舟十三号进入到返回准备阶段,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也开始收拾“行李”,准备返程。

来自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内摄像机传回的一组画面显示,他们逐一整理舱内的设备器材,分门别类归置各类物品,对舱内环境进行全面的清洁维护,收拾各自卧室的小挂件……回家的准备工作有条不紊。

4月15日晚,3名航天员向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恋恋不舍地回到神舟十三号飞船的返回舱。

16日0时44分,神舟正式告别天和,踏上回家之路。

离别之前,他们把天和核心舱设置成无人飞行模式,这是为了保证稳定在轨运行。

绕地球飞行5圈后,9时6分,北京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发出指令,神舟十三号飞船轨道舱和返回舱成功分离。9时30分,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和推进舱分离。

在中国航天人的实时监测和全程跟踪下,神舟飞船化作一颗流星再入大气层。

此时此刻,位于戈壁沙漠的东风着陆场早已准备就绪,等候亲人九天归来。为了实现“舱落机临”的目标,连日来,直升机分队、固定翼飞机分队、地面分队等3支专业搜救力量,在荒无人烟的沙漠进行了多次演练。

此时此刻,根据最新的气象预报资料,着陆场区域无大风、沙暴、雷电等天气,气象条件满足返回要求。

此时此刻,神舟飞船正在穿越归途中最危险的一段路程——黑障区。返回舱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舱体外部燃起高温火焰,像是一团火球。

“返回舱出黑障。”雷达操作手迅速捕获目标。

随后,北京飞行控制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红白相间的主降落伞迅速打开,牵引着神舟飞船在东风着陆场的上空缓缓垂落。

9时56分,神舟十三号飞船在预定区域着陆,落点近乎完美。

时隔天后,太空“出差”的3名航天员平安回家。

打开舱门,面带微笑,开舱手苏黎明热情地对他们说:“神舟十三号乘组,欢迎你们回家。”

欢迎回家,同样也是亿万国人想对他们说的一句话。

3名航天员将进入医学隔离期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圆满完成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于昨日下午乘坐任务飞机平安抵达北京。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领导和成员到机场迎接。

3名航天员抵京后将进入医学隔离期,进行全面的医学检查和健康评估,并安排休养。

返回地球的第一顿饭

据悉,航天员进入医监医保包车内60分钟就可以吃进入地球的第一顿饭了。航天员回到地球上的第一顿饭包括面条、馒头、小米粥、醋溜土豆丝、醋溜白菜、榨菜、川味香肠、黄瓜、草莓味儿的西红柿、西瓜等,主副食加在一起有20多个品种。食谱准备以航天员的个人爱好为主,同时考虑营养搭配,保证他们吃得好,吃得有营养,有利于他们后期快速恢复。

返程揭秘

首次快速返回全程仅9个多小时

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从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分离到返回地面,全程仅用9个多小时,中国载人飞船首次采用快速返回模式“回家”。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飞船系统总体设计师、神舟十三号回收试验队技术负责人彭华康介绍,采用快速返回模式后,不仅航天员回程提速,整体舒适度也进一步提高。

快速返回模式,主要依靠减少飞船在轨绕地飞行圈数来实现。载人飞船撤离空间站后,需绕地飞行数圈后,择机进入大气层,返回地球。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采用的是11圈返回模式,绕地飞行一圈约需1.5小时。”彭华康介绍,神舟十三号任务在保持主要项目不减少的基础上,对返回过程中的部分飞行事件进行压缩和合理裁剪,将以前需要在绕地飞行11圈内完成的飞行事件压缩到5圈完成。

返回时间的缩短,对着陆场系统快速反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研究员、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副总设计师卞韩城介绍说:“针对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采用5圈快速返回模式,东风着陆场反复推演不同情况下的搜救力量行动方案,做到正常情况有方案、异常情况有预案、极端情况有对策。”

据了解,我国今后的载人飞行任务,采用快速返回模式将成为常态。

搜救回收任务呈现三大新变化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16日平安返回地面。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航天员系统了解到,针对神舟十三号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这次搜救回收任务有三大新变化。

一是航天员出舱方式新。与以往不同的是,神舟十三号航天员每出舱一名便被送入医监医保载体,尽可能缩短航天员出舱后在野外环境暴露的时间。

“航天员长期在轨飞行,身体会发生骨质流失、肌肉萎缩、免疫力下降等变化,给返回后的医学监督和医学保障任务带来极大挑战。”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吴斌说。

二是医监医保模式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研究员、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副总设计师卞韩城介绍,东风着陆场新研发了航天员专用座椅、航天员医监医保车、航天员医监医保帐篷,形成首选医监医保车、备选充气帐篷、保底使用医监医保直升机的航天员医监医保保障新模式,为航天员度过着陆初期地面重力再适应这一关键时段提供更舒适的环境,为航天员后续身体恢复打好基础。

神舟十三号搜救回收任务首次启用第二代医监医保车,车内设施配备齐全,装有温度控制系统等。航天员乘升降梯进入车内,不再由搜救人员抬送。

三是返回时节应对新。这是东风着陆场第二次执行搜救回收任务,也是我国航天员首次在春季返回。针对额济纳旗春季多风沙气候特点,着陆场系统事先开展搜救战法推演,准备大风和沙尘环境救援保护措施。

神舟十三号飞船配备“着陆轻功”

在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人员的精心设计下,神舟十三号牢牢把握住了“三个度”,即:速度、温度和精度,确保自己稳稳落地、安全回家。

第一度,速度控制恰到好处。神舟飞船在轨道上运行的速度大约为7.8千米/秒,接近第一宇宙速度。技术人员在飞船研制阶段开展大量试验验证和数据判读,保证飞船在着陆过程中逐步降低速度。返回舱具有特定气动外形,进入大气层后依靠空气动力产生的阻力和升力减速;返回舱运动至距地面附近时打开降落伞,进一步降低速度;着陆瞬间开启返回舱底部的着陆反推发动机,最终将落地速度降低到一定范围内。

第二度,温度控制火候适中。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将与空气发生剧烈摩擦,舱体表面局部温度可达上千摄氏度。为了确保舱内温度依然舒适,科研人员在舱体表面设计了防热涂层,敷设有一层烧蚀材料,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烧蚀材料升华脱落,带走大量热量。

第三度,精度控制稳操胜券。技术人员为神舟十三号飞船配备了一套“着陆轻功”,首先是返回轨道维持,调整飞船的轨道平面,使飞船星下点轨迹经过返回瞄准点;随后返回制动,通过制动的速度增量和发动机开机时刻,确保再入角和返回航程,为精准着陆提供保障;最后返回舱升力控制,进入大气层后,返回舱通过一系列姿态机动,巧妙利用空气动力产生的升力,进行航向和横向运动的控制,精准调整预定的着落点,最终平安返回。

专家解读

航天员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都非常好

“我给三位航天员打分”

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平安返回、感觉良好。飞行乘组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天,创下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至此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完成,即将转入在轨组装建造阶段。如何评价这次任务?这次任务实现了哪些突破?相关专家昨天进行了解读。

“航天员声音洪亮,

我完全放心了”

昨日上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说:“看到航天员落地、出舱,向地面报告‘感觉良好’时声音非常洪亮,还报告了两遍。那时,我就完全放心了。”

昨天下午,黄伟芬到机场迎接三名航天员。她说,三名航天员首次在轨停留6个月,他们需要适应地球的重力环境,这需要一个过程。虽然他们现在的状态很好,但还是要很小心地做好后续的医监医保工作和恢复工作,所以后续的任务还是很重的。

黄伟芬还透露,空间站建造阶段的神舟十四号、十五号两个乘组正在进行训练,他们的状态也非常好。

医监医保

有9大项目31项内容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吴斌也表示,自己给航天员的表现打分。在医监医保车内对航天员进行了身体检查,心率、血压、血氧等指标显示,航天员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都非常好。

他表示,在舱内进行的健康检查和评估只是初步的。这一次航天员返回后身体状况比较好,得益于几个因素。第一,航天员在轨的失重防控锻炼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加强。包括在轨的医监医保措施,返回后航天员口服补液盐,并有药物防护措施,在航天员从太空返回之前防护措施都做得很到位。第二,在着陆场方面,航天员在舱内,包括在医监医保车内,平台和措施都得到了优化。在神舟十二号任务时,航天员是在医监医保直升机里面进行重力再适应,当时只有8平方米的空间。这一次,每名航天员都有一台医监医保车,面积有12平方米,比上次条件要好多了。

吴斌表示,从航天员返回开始,地面就全程守护。空中分队也时刻留意着返回过程中的各个重要环节是不是正常,比如说开伞、着陆时反推发动机点火等,为航天员后续身体健康打下了保障。医监医保人员进入返回舱后,因为舱内空间狭小,能进行的检测手段有限,所以必须进行一个快速的身体检查和准确的身体判断,只有判断他没有伤病,才能决策进入医监医保程序。“这也是我们紧张的地方。”

在医监医保车内,还要对航天员身体进行详细的评估,看他们的身体状况是否正常。执行医监医保程序,大约需要多分钟,有9大项目、31项内容要做。

快速返回技术提升

中国航天员进出太空效率

对于此次神舟十三号返回任务,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空间站任务总工程师孙军表示,神舟十三号任务,航天员上去的时候用的快速径向交会对接,撤离时也是径向撤离加五圈快速返回,在验证航天员进入太空和离开太空的迅捷性和便捷性方面得到了突破。从返回准备的过程和最终的实施结果来看,飞船返回控制精度和以往圈次的返回控制精度是基本相当的。各项控制参数和敏感器标定的结果也都是非常高的。“我们采用了快速返回技术能够提升我们进出太空的效率。”他说。

航天员将进入为期半年的恢复期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医监医保室主任徐冲表示,航天员着陆后,后期恢复工作才刚刚开始,航天员首先要进行为期一周的三级隔离。恢复过程为期半年之久,分成三个阶段。最重要的是第一阶段,也就是为期三到四周的隔离恢复阶段。这一阶段,通过身体康复、心理调整、营养膳食调理、恢复性的体质训练4个方面、18类康复工作,尽快合理、科学、个体化的康复训练,帮助航天员的身体恢复到飞行前的水平。第二个阶段是疗养恢复阶段。第三个阶段是观察恢复阶段。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62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