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故事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屠呦呦
屠呦呦(~),女,药学家,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中国科技界第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年聘为硕士生导师,年聘为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
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其名字“呦呦”,源自诗经中的句子“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其中的蒿就是指蒿类植物。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小时候就对中药有了深刻印象,这促使她后来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年,屠呦呦进入宁波效实中学学习;年,进入宁波中学就读高三,这一年是新中国成立第一年。
年,她如愿考入了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后为北京医学院,北京医科大学,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所选专业正是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在大学4年期间,屠呦呦努力学习,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在专业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兴趣浓厚。
年,屠呦呦进入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工作。这一年,她25岁。正值初创期的中医研究院工作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的屠呦呦身体很快受到损害,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除了在实验室内“摇瓶子”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做出贡献;结合历代古籍和各省经验,完成《中药炮制经验集成》的主要编著工作,对苦杏仁的炮制工艺进行了研究。
~年,她在中药研究所工作之余,参加了卫生部全国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
年1月,北京中医研究院加入了国家“计划”课题研究。“计划”的名字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委员会和总后勤部于年5月23日在北京饭店召开的抗疟药物研究全国协作会议。这可是一个媲美两弹一星的大计划,区别就在于没有保密性。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国家科技委员会负责领导,其协调办公室一直设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参与的单位遍布全国,一共37个单位,总计多人。
此时39岁的屠呦呦,女儿才3岁,却被任命为科研组组长。没办法,她只好把女儿交给了老母亲抚养,独自去工作了。
年下半年,经过第次实验失败后,他们在60℃用乙醚萃取,制成了一种无毒性的第号中性抽提物。这就是传说中次失败换来的青蒿素。此时的物质为黑色粗提物。研究组将号中性抽提物最先在全体组员身上试服,确定了其安全性。年3月向会议报告结果时,她报告的题目是:“用毛泽东思想指导抗疟中草药工作。”当时,全场振奋。之后,研究组又立即远赴海南昌江疟区挑选了21名测试者,无论恶性疟还是间日疟都立刻痊愈。一开始用片剂发现效果不好,原来是崩解不合格的问题。后来改用胶囊就全都治愈了。
年3月,屠呦呦向“计划”南京会议报告了青蒿素试服的结果。此时的青蒿素还是乙醚萃取的中性抽提物。
军事医学科学院发现青蒿治疗疟疾的有效率为60%~80%,但是效果不稳定。此时屠呦呦发现了《肘后备急方》中的那句话:“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渍的意思是浸、沤。意思是说,不要加热,直接喝青蒿的浸汁。有人说,60℃以上青蒿素会完全分解,这是不对的。虽然青蒿素易溶于丙酮、醋酸乙酯、氯仿、苯及冰醋酸,可溶于甲醇、乙醇、乙醚、石油醚,在水中几乎不溶,但是乙醚也不是最易溶的溶剂。而且,中药复方配伍会使得某些不溶于水的化合物溶出增加,这是人所共知的。由于某些化合物能同时溶于水和有机溶剂,这些只溶于有机溶剂的化合物就会被牵连带出。只能说,在古代没有这么多有机溶剂的前提下,复方配伍水煎剂已经是最好的方法。而且复方配伍还有保护易分解化合物的作用。
年11月8日,屠呦呦的小组成员钟裕容成功分离出一种相对分子质量0.kD的无色结晶,测得其分子式为C15H22O5,熔点~℃,即“青蒿素Ⅱ”,同年,山东和云南也提取出来了相同的物质。
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北京生物物理研究所协助下,刘静明、周维善确定了青蒿素的结构是倍半萜内酯。
年和年,青蒿素的研究成果正式在《科学通报》与《化学学报》上发表,署名为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当时的组长是屠呦呦。同年青蒿素的新分子及其报道很快被《化学文摘》收录引用。但是,屠呦呦制造出来的结晶效果并不是很好,有毒副作用。而云南制造出来的结晶则没有毒副作用。
年,中国国家科学与技术委员会向青蒿素研究组颁发了国家发明证书,以确认其抗疟疗效。但是并没有专利。
年,获世界文化理事会授予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年,我国政府与美国Norvartis制药公司签署共同协议,联合从事Coartem的开发、生产与专利申报。年,世界卫生组织又与Norvartis公司签约,同意在一些疟疾流行国家的地区分配出售Coartem。这意味着,在此之前中国人从来没有申请过青蒿素专利。事实上,年才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年8月,因发现青蒿素获得拉斯克医学奖临床医学研究奖。年9月12日,美国阿尔伯特与玛丽拉斯克基金会(A1bertandMaryLaskerFoundation,AMLF)宣布,药物学家屠呦呦因在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中的关键作用而获得拉斯克底巴克临床医学研究奖。这才是真正的大事件。从此,屠呦呦终于进入普通人的视野。但是也只是部分对科技感兴趣的人。也有人开始预测屠呦呦会得诺贝尔奖,毕竟拉斯克奖的诺贝尔奖命中率是26%之多。
年1月16日,《纽约时报》发表长篇文章称,青蒿素的发现是对抗疟疾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但拉斯克奖只授予屠呦呦一人也引起了多名研究者的质疑。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从此,这个名字无法从中国科技史上抹去了。现在,屠呦呦已经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家特殊津贴待遇,兼任中国药学会植物化学分会委员、中国发明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药杂志》编委、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
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获得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示祝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514.html